形象|中国动画形象:随时代之风再起舞

随时代之风再起舞 彰民族气韵向世界——中国动画形象的年代记忆与创新发展调研
记忆:不同年龄群体脑海里的中国动画
调研发现 , 出生于不同年代的Z世代(一般指1995-2009年间出生)、Y世代(一般指1980-1994年间出生)、X世代(一般指1965-1979年间出生)对中国动画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记忆与期待:
“孙悟空 , 绝绝子!”“姜子牙 , 冲!”“yyds”……作为网络原住民的Z世代 , 易接受新事物 , 他们既是国漫崛起的见证人 , 又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助力者 , 更是网络新语的创作者 。 互联网是Z世代观看动画的主要渠道 , 在调研收集到的1202份有效问卷中 , 66.5%的受访者使用优酷、爱奇艺、腾讯等运营商平台观看国产动画 , 63.55%的受访者使用哔哩哔哩、AcFun等二次元平台 。 Z世代在弹幕或评论中常使用一些由他们创造的热门词汇 , 例如 , 爷青回、泪目、入坑、收收味等 。

Z世代沿承文化传统 , 喜爱民族风格 。 他们童年印象最深的中国动画作品 , 主要有《大闹天宫》《西游记》《宝莲灯》《葫芦娃》等 , 43.59%的受访Z世代人群对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白蛇:缘起》等取材于中国神话、民间传说的国产动画系列更感兴趣 , 鲜明的东方美学风格和内蕴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Z世代对国产动画最美好的记忆 。
Z世代是动画衍生品消费的主力军 。 他们并非更“在意价格” , 而更“在意付出价格后得到了什么” , 即重视价值属性 。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消费 , 主动购买心仪的产品 。 例如 , 71.43%的受访Z世代人群会在视频网站订阅番剧 , 48.98%的受访Z世代人群会购买单行本漫画、画集、动画BD/DVD或原声带CD等 。
“我又回来了 , 太带感了”“你不是一个人 , 疯狂打call”……Y世代成长于社会快速转型阶段 , 有多样化的代际特征 , 他们既是国漫发展的目睹者 , 又是中国动画转型的经历者 。 因此 , Y世代对中国动画的记忆 , 有着更加多样的情感 。
Y世代对中国动画的记忆既有深沉的爱 , 也带有一定的遗憾 。 他们童年印象最深的中国动画作品和Z世代大体相似 。 鲜明东方美学风格和优秀传统文化是Y世代对中国动画的深刻记忆 , 他们认为水墨、剪纸等是中国动画最具代表性的风格 。 受访的Y世代人群中 , 63.41%认为国内动画衍生市场得以发展的首要原因是支持经典原创 , 33.33%认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培育成熟的动漫市场 , 28.57%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重视动画人才的培养 。
Y世代有明确喜好 , 与时代同步 。 他们对陪伴其成长的《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有较深的感情 , 但也能接受《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颠覆以往的魔童哪吒形象 , 甚至对罗小黑等诞生于2010年之后的动画角色 , 也给予很高的期待 。 同样 , Y世代对“二创”这种动画创作的新形式较为宽容 , 57.45%认为“二创”可以为理解原创动画作品提供新思路 。 他们保持着对水墨、剪纸等传统动画形式的长久热爱 , 但也愿意了解新兴动画形式 , 认为交互动画、网络动画、微动画等都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
“干杯 , 永远的经典!”“百看不厌 , 太真实了”“有代入感 , 有年代感”……X世代是遵从亲身体验、富有情怀担当、追求实事求是的动画受众人群 。 他们虽不像Y世代人群那样活跃于现实消费场景 , 也不像Z世代人群那样热衷于在网络世界尽抒己见 , 并且对于动画的接受度不如X世代和Y世代高 , 但因拥有成熟的个人价值体系而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态度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