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神龟》新游戏背后,从“时髦”走向“复古”
文章图片
对于国内大部分80后90后而言 , 即便不能逐一指出上面图片中的四只人形乌龟谁叫米开朗基罗谁是莱昂纳多 , 或是讲明白他们谁用的双截棍谁使的是双叉 , 多半也喊得出他们共同的名字——忍者神龟 。
"忍者神龟"在国内的情怀究竟在于何处 , 不同人或许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 , 《忍者神龟》是他们小时候放学后追着看的动画片 , 全片的嘻哈风格在当时的电视荧屏上也显得颇为特别 , 令人印象深刻;而对于那些家有"小霸王学习机"的人来说 , 《忍者神龟》系列代表着红白机上最欢乐好玩的共斗游戏 , 是邻居同学来家里一起打机时的不二选择;同时 , "忍者神龟"也是一些人最初接触欧美"街头文化"的契机……
不论是诞生还是后续 , "忍者神龟"的发展历程都如同剧中四只小乌龟的遭遇一般 , 称得上是"另类" , 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起落;对于大部分人而言 , 这四只忍者龟也正在成为日渐远去的童年回忆 。
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依然在流行文化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
1
用现在的话来讲 , "忍者神龟"的诞生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缝合怪" 。 两个籍籍无名的漫画家组建了一个连办公室都没有的漫画公司"幻影工作室" , 创作出了几只变异乌龟的形象 。
文章图片
《忍者神龟》的英文原名"TeenageMutantNinjaTurtles"(少年变异忍者龟)直白地表达了这部作品主打的卖点——它显然借鉴了《X战警》系列 , 同样是讲述变种青少年成为超级英雄的成长 , 还融入了《夜魔侠》的起源故事;尽管新添加了当时流行的"东方忍者"元素 , 真正支撑起作品整体氛围的则是美式地下街头文化 。
忍者龟们称得上特点的大概就是大部分变异型英雄主角是从人类向动物变异 , 而他们是从动物变异为人 , 身为青少年却又不受一般人类规范的约束 。
在当年 , 这样的十八线戏仿漫画多如牛毛 , 能找到出版社靠连载赚个稿费养家糊口就算是混得不错了 。 但《忍者神龟》在当时正赶上了"特许经营权"模式的风口 , 大厂商们正像抽盲盒一样收购各类小作品的特定商品生产权 , 即便这些角色形象本身尚不知名 。
文章图片
漫画杂志基本确立了四只忍者龟的风格形象后 , 幻影工作室便将这些角色的"特许经营权"兜售给了不同厂商 , 忍者神龟的形象逐渐被印刷在各种T恤帽子上 , 也有玩具被摆上了商场货架 。
尽管最初以漫画的形式登场 , 但比起那些典型的"超英漫画"角色 , "忍者神龟"更类似于三丽鸥旗下的"HelloKitty"或是"大耳狗" , "角色形象"通常优先于"剧情故事"独立存在 , 可以出现在任何适宜的场合 , 也不强调所谓的"原作"内容 。
【《忍者神龟》新游戏背后,从“时髦”走向“复古”】"特许经营权"模式将"盈利"与"推广"融于一体 , 在当时炙手可热 。 获得"特许经营权"的厂商不只是购买了特定领域的角色形象授权 , 更是以"加盟者"的身份来共同开发这一IP , 因此有着相当高的自主权 , 可以将自身的诸多想法添加到创作中来 , 让作品变得更加适应市场 。
这样"借鸡生蛋"各取所长的商业模式看起来很美好 , 但事实上加盟者们竞相"杀鸡取卵"压榨角色的商业价值才是常态——过不了几年 , 大小厂商就转而收紧了对于旗下品牌形象的授权尺度 。
只有少数幸运儿真正从这一潮流中得益 , 在多方助力下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 而忍者神龟们就是其中之一 。
相关经验推荐
- B社重申《辐射5》开发排在《老滚6》之后
- 国民级IP大作:《仙剑奇侠传七》8月4日登陆PS5/PS4
- 第一人称射击《巫火》全新截图展示游戏中的敌人
- 杉果日报:《卧龙:苍天陨落》中配确认;“PS5Pro”信息曝光
- Epic喜+1:第一人称冒险《Supraland》下周喜+
- 《星球大战》悬案:黑武士—达斯·维达,是反派?还是英雄?
- 《盟军敢死队3》高清重制版将于2022年9月上线
- 《LOL》全员战斗加成效果介绍
- 《侏罗纪世界3》没有成为期待的“恐龙快打”,只是想骗你养恐龙
- 《仙剑客栈2》7月8日发售!支线丰富多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