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厂商“外卷”至海外市场,当下出海有何增长密码?

据伽马数据刚发布的《2022年5月游戏产业报告》 , 5月国内游戏市场规模约229亿元 , 环比0.31% , 同比下降6.74% 。 伽马数据特别指出 , 这已经是今年国内游戏市场第二次出现同比、环比双降的情况 。 伽马数据分析认为 , 主要是由于头部产品流水下滑 , 叠加新游表现不佳所致 。
中国厂商“外卷”至海外市场,当下出海有何增长密码?
文章图片
图据《2022年5月游戏产业报告》(伽马数据)
伽马数据的报告从侧面印证国内游戏市场难做 。 同时 , 国内游戏行业目前还面临监管政策的加强 , 版号发放预期并不稳定等等 。
综合以上情况 , 国内厂商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 。
自2017年开始 , 中国厂商逐步加大对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 国产游戏出海收入从2017年的82.76亿美元 , 迅猛增长至2021年的180.31亿美元 , 年复合增速高达16.83% , 远远快于国内市场 。 目前国内厂商在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上 , 也取得了大幅增长 , 站稳了脚跟 。
中国厂商“外卷”至海外市场,当下出海有何增长密码?
文章图片
图据《2021中国游戏产业年报》(游戏工委)
不过也应该看到 , 去年出海收入增速同比下滑17% , 一方面是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海外市场也是红海一片 , 而大厂入局加剧了海外市场竞争 , 形成了中国厂商的“外卷” 。
一位从事SLG海外发行人士告诉游戏茶馆 , 这几年FunPlus、莉莉丝以及IGG等出海大厂 , 已经将SLG买量成本抬高到新高度 。 新厂商难以在主流题材上与这些厂商比拼买量力度 。 可想而知 , 海外市场“军备竞赛”有多激烈 。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 , 游戏出海又有哪些新变化呢?
01
出海游戏寻求新体验
游戏茶馆观察竞争激烈的海外游戏市场上 , 中国厂商在使出浑身解数 , 希望能从游戏内容、运营体验以及技术层面带给海外玩家新体验 , 以杀出重围 。
内容与题材的融合创新
《2021中国游戏产业年报》显示 , 去年国产出海游戏收入占比最高的类型还是SLG类 。 以SLG品类变迁为例 , 可见中国厂商这两年在游戏内容与题材方面所做的融合创新 。
中国厂商“外卷”至海外市场,当下出海有何增长密码?
文章图片
三七互娱将SLG与三消玩法融合 , 包装成丧尸题材的SLG , 打开全球市场;星合互娱匠心独运 , 制作了一款蚂蚁题材的SLG游戏 , 降低了买量单价;友塔游戏另辟蹊径 , 研发了黑帮题材的SLG游戏 , 在黑道文化浓厚的日本深耕......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 中国厂商在玩法、内容上的专研与创新 , 给玩家带来了新体验 。
原生全球化与深度本地化
如今中国厂商更具全球视野 , 在新游戏立项之初 , 就目标全球市场 。 因此在游戏题材、游戏内容以及游戏玩法设计方面原生就具有全球市场的普适性 。
游戏茶馆看到 , 像《PUBGMobile》《万国觉醒》等出海代表产品 , 一开始就瞄准了全球市场 , 本身题材、玩法就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特点 。 后续出海大获成功也在情理之中 。
当然出海游戏针对不同国家市场 , 会做出相应本地化调整 。 这里提到的本地化 , 不仅仅只是游戏文本的本地化 , 而是在游戏内容、游戏题材、游戏客服以及游戏营销方面的深度本地化 。
在游戏题材方面 , 中国厂商可以针对目标市场文化 , 专门研发相关题材游戏 , 如《苏丹的复仇》《征服时代》等深植于阿拉伯文化的游戏;在游戏内容方面 , 中国厂商常常会针对本地市场 , 推出符合当地文化的角色 , 提升游戏代入感;在游戏客服方面 , 中国厂商这几年积极扩展海外办公室 , 建立当地客服中心 , 为海外玩家提供无障碍服务;游戏营销方面 , 中国厂商聘请当地明星担任代言人 , 与当地网红、主播合作推广游戏 , 不胜枚举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