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热度不减,国产剧赚钱“永不停歇”( 三 )


有媒体统计过 , Netflix美国账号有 572 万Twitter和 1300 万 Instagram 粉丝;对比之下 , HBO 只有 213万 Twitter与 210万Instagram 粉丝;Hulu 是 61.1 万Twitter粉丝与 34.6 万 Instagram 粉丝 。
反观国内几大视频平台中 , 《陈情令》花絮一次次引起粉丝颅内高潮 , 腾讯外号就从“烧鹅”变成了“皇鹅娘” , 《山河令》琉璃甲解锁被吐槽吃相难看 , 优酷在社交平台惨变“优裤” 。 粉丝地位水涨船高 , 剧方无论是商业意义还是升级分流 , 都形成了一个闭环利益链 。
但弊端也很明显 , 随着官方一次次妥协 , 不得不承担主导身份瓦解的风险 。 正如猫片CEO刘丰所说:“粉丝能够代表一群人的意见 , 但是对于影视剧来说 , 需要合理化的运用 。 ”
从“三月剧粉”到“电子失恋”
2019年7月份 , 演员李现凭借电视剧《亲爱的 , 热爱的》吸粉无数 , 一度被无数剧粉称为“现男友” , 可惜好景不长 , 剧集结束没多久 , 李现的热度就像潮水一样快速褪去 , 甚至在某次线下活动时 , 由于参与人数不足被后援会强制取消 。
这种戏剧性的转变令人哭笑不得 , 甚至催生出一个饭圈专用名词“三月剧粉” , 简单来说就是 , 因为一部热播剧而喜欢上某个演员 , 但实际上只有短暂热情的一类粉丝 , 三个月的剧集结束 , 互联网语境下的娱乐内容分散着原本就不太集中的注意力 。
他们往往会无缝衔接 , 将热情快速转移到下一部剧中 。
艾瑞咨询调查显示 , 饭圈粉丝普遍同时喜欢3个偶像 , 有12%的粉丝有5个及以上 , 长时间“专情”于一个人的比例只有26% , 这对想凭一部剧翻身的演员们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
但在2020年2月份 , 两部热播剧《想见你》《爱的迫降》相继完结 , 一时间剧中的意难平放大了现实中的失落与惆怅 , “电子失恋”一词火速血洗追剧女孩们的朋友圈 。 随后 , 《棋魂》
《山河令》《司藤》等剧集的完结 , 这种现象随处可见 。
只要热度不减,国产剧赚钱“永不停歇”
文章图片
微博、豆瓣、抖音、知乎等社交平台明显衍生出相关的内容圈子 , 群体“电子失恋”的热闹让剧方意识到剧集生命力似乎在变异 。 从某种意义上看 , “售后经济”就是适应与迎合这种转变的产物 。
只要热度不减,国产剧赚钱“永不停歇”
文章图片
很明显 , 剧方刻意营造的浓厚氛围与后期不时与粉丝的亲密互动 , 能在依旧被符号化的电子失恋中收获不小的宣传效果与收益回报 。 早在1956年 , 就有心理学家提出“准社会交往”的概念来解释“电子失恋”的存在 。
“电视观众往往会对其喜爱的电视人物或角色产生某种依恋 , 并发展出一种想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 ”时至今日 , 这种理论顺应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 , 转化成了更深层次的商业投喂 。
此前 , 《陈情令》的总制片人杨夏就曾公开表示:早在剧本开发初期 , 有关剧集IP产业链的开发就已经在计划中 。 这才有了后来《陈情令》的持久热度 , 也创造了一场售后经济的消费浪潮 。
除了剧方与平台的努力 , 演员们安抚剧粉的方式也格外入戏 , 除了CP合体营业 , 花式“角色告别”是国产剧的售后标配 , 不完全统计 , 截至目前 , 2021年共有42部剧集已经收官 , 几乎所有参演人员都发了长文来跟角色告别 。
更夸张的还有手写信、手绘漫画、告别视频甚至PPT , 《平凡的荣耀》收官后 , 主演乔欣就直接做了一个“告别PPT” 。 眼看国产剧的售后花样百出 , 是不是与剧粉双向奔赴还有待商榷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隐藏在背后的流量需求是真实的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