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摄影师选择用手机拍照?( 二 )



▲ 刘香成 。 图 / 视觉中国
这种对时代 , 对当下的记录也是摄影吸引宁思潇潇走上摄影这条路的原因之一 , 也是这种理念让他更早接受了手机摄影 。
如今 , 他是一名摄影博主 。 但回忆起在大学时刚刚接触摄影的经历 , 他记得摄影选修课的老师给他带来了很深的感触 。 那位老师也曾是一名摄影记者 , “全国大江南北跑” 。 在课上 , 他展示了很多在祖国边疆拍的照片 。
其中有一张让宁思潇潇时隔多年依然印象很深 , 是在海南的椰子树下 , 有一群排列整齐的女民兵 , 扛着枪在巡逻 。 这张照片一下把他带到了60年代的情景里 , 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影像的力量 , “如果没有影像 , 那个时代就被大家忘光了” , 而影像的存在 , 不管什么时候“那个时代都是鲜活的” 。
他选择了摄影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 他也想通过影像 , 去讲自己所经历的故事 。 他拍过北京国贸附近 , 团结湖公园一位看报纸的老人 。 背景是钢筋水泥构筑的北京 , 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 拍下了喧嚣CBD里一个安静的角落 。 那一刻 , 他觉得“空间都凝固住了” 。 这张照片就是他所经历的时代 。
而刘丹则是一位半路出家的摄影师 , 他两次在世界性的手机摄影大赛中获奖 。 他意识到影像和记录的关系是一个偶然的过程 。
和很多人一样 , 他开启摄影生涯的起点 , 只是想去记录女儿的出生与成长 。 但在这个过程中 , 他慢慢开始喜欢上拍照 , 刚开始什么都拍 , 朋友家人、风景肖像 。 不过他很快发现 , 在拍照的过程中 , 遇到的人和故事才是最有趣的 。
他喜欢和自己的拍摄对象交谈 , 听他们的故事 , 然后通过镜头 , 去记录下这个人一瞬间的状态 。 这个时候 , 影像也是一种表达 , 通过镜头 , 他能感受到自己与这个世界在另一个纬度产生的一种不同的连接 。 而每一个被定格下的画面 , 都帮他见证着这个时代发生的很多故事 。

▲ 用小米12S Ultra记录的生活瞬间 。 摄影师 / 黎晓亮
举起手机刘香成如今已经71岁 。 在他半个世纪的摄影生涯里 , 他几乎经历过所有的摄影技术 , 他真切地感受到 , 移动摄影的新时代已经来了 。
从刚开始的胶片相机 , 拍照的时候还要架上一个近一米高的大三角架 , 那时候出门去战地采访 , 他的行李都是“100公斤” 。 到后来的数码相机 , 再到现在的手机 , 他感受到摄影器材越来越便携 , “小小的镜头无所不去 , 无所不可” 。
手机在任何的光线底下都可以拍摄 , “就像眼睛的延伸” 。 在他经历过几代不同相机的时候 , 他更能体会到 , 手机摄影把一种新的可能性带到了日常的拍摄中 , 让他更容易把自己对当下的感知、观察 , 对一件事的理解去跟读者共享 。
但宁思潇潇接受手机摄影经历了一些曲折 。 在2018年以前 , 他觉得手机摄影只能叫“拍照” , 并不能满足摄影作为创作的艺术 。
他对光影的要求很高 。 他在泸沽湖拍过一张自己很满意的照片 , 是一些摩梭人在小船上坐着聊天的画面 , 旁边有很多海鸥 。 后来他出版第一本书《摄影笔记》 , 就是这张照片做了封面 。 这张照片的拍摄过程并不顺利 , 他拍了很多张都不满意 , 有的是角度 , 有的是光影 。
直等到太阳从山的背后升起来 , 接近地平线的时候 , 大气层的厚度让光线变得柔和起来 , 他终于找到了那个感觉 。 他把相机放在接近水面的地方 , 镜头前面腾起了一层水雾 , 透过雾 , 他以剪影的形式把这些船上的人拍了下来 , 传递出来一种安静的氛围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