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摄影师选择用手机拍照?( 三 )


那一瞬间 , 他觉得摄影就是视觉的延伸 。 通过影像捕捉到的那一帧的世界 , 可能和肉眼看到的不一样 , 但那是永恒的东西 。 有时候回头再看 , 他甚至会发现一些新的细节 , 每个人的表情 , 都会让他想象在这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 。 但显然 , 在这个时候 , 手机摄影还不能满足这些光影的需求 。
直到2018年 , 宁思潇潇才感受到手机摄影的序幕被拉开了 。 他看到卡片机的销量大幅下滑 , 最重要的是 , 手机技艺也开始趋于成熟 , 开始能够满足他对画面捕捉的需求 , 他才开始手机摄影的尝试 。

▲ 如今 , 手机日渐强大的拍摄功能已经可以满足专业摄影师对光影的要求 。 摄影师 / 孙一冰
而刘丹则是“被迫”接受手机摄影的 。
在沉迷摄影的早期 , 他和很多人一样很在意器材 , 出门都要背“两机四镜” , 两个相机 , 四个镜头 。 一两年下来 , 他的肩膀很快就承受不了了 。
起初 , 因为肩膀的原因 , 他和朋友一起出门 , “不得不”用手机摄影 。 大家都背着各种专业设备 , 他拿着手机 , 大家会调侃他 , “手机不要把最好的位置占了” 。 因为器材本身的限制 , 也让他会错过了很多画面 。
但用了很长一段手机之后 , 刘丹开始放弃那些手机摄影无法拍到的场景 , 他开始找到适合手机记录的角度 。 拍不了长焦 , 他就走近一点 , 在这个过程中 , 他发现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体会现实本身 。 这也让他意识到 , 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精彩的故事 , 作为摄影师 , 是不可能把所有精彩的故事都记录下来的 。
心态放平以后 , 他不再像以前一样 , 害怕遗落每一个画面 。 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现实的观察上 。
他在内华达州的火人节上 , 就用手机拍下了一组照片 , 《在沙尘暴中的虚拟城市人》 。 这是一组参加者的肖像照 , 刘丹刻意选择了沙尘的背景 , 因为在那个当下 , 他感受到每个来到这里的人 , 都“抹去了现实” 。 大家在这里拥有着新的身份、状态 。 他想尽量剥除背景的干扰 , 让每个画面的注意力都可以放在人身上 。 他觉得人在那一刻的情绪 , 喜悦、悲伤或者平静 , 就是故事本身 。
这之后 , 手机摄影对他来说越来越熟练 , 他两次在世界级的手机摄影大赛中获奖 , 他也越来越感受到手机摄影的魅力 , 手机摄影也可以讲一个好故事 。

▲ 刘丹用小米12S Ultra拍摄的老人手部特写 。
让摄影成为艺术刘香成用过很多手机 , 但今年 , 他收到了一款小米手机 。
用小米手机拍照的时候 , 他少见地感觉到非常高兴 , 特别是这部手机的快门声 。 在过去 , 很多手机都会自动把快门声去掉 , 但小米的这款手机 , 保留了相机快门的声音 。 每次听到这个快门声 , 他在脑海里能看到一个真正的相机 , 用这部小米手机拍照 , 好像让他找回了当年用徕卡拍照的感觉 , 每次按下的瞬间 , 听到声音 , 就等于知道“曝光已经发生了” 。 很多时候 , 他就已经可以感受到 , 这是不是一个好的作品 。
小米带给宁思潇潇的惊喜则更加具体 。
在大学毕业后 , 他曾在一家科技的门户网站给摄影器材做测评 。 这份工作让他接触到了足够多的摄影工具 , 用他的话说 , “我用过的比你看过的都多” 。 也是这段经历 , 让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标准——什么是真正好的摄影器材 。
除了不能“拖后腿” , 能够拍出拍摄者想要的画面以外 , 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审美 。 前段时间 , 宁思潇潇和一位摄影前辈聊起一个话题 , “摄影到底算不算艺术” 。 八大艺术门类 , 有画画、有电影 , 但就是没有摄影 , “所有人都认为摄影是绘画的附庸”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