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孩因充值6万被父母痛骂,最终跳河自杀:毁掉孩子的,不只是网络游戏

01沉迷网络游戏的悲剧后果
今天偶然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 , 令人慨叹又惋惜 。
一位名叫小星的7岁男孩 , 因为迷恋游戏 , 在一个月内将爷爷卡上的6万元养老金和自己的学费 , 全部充值到了手机游戏里 。
小星家境非常普通 , 父母收入只能维持基本开支 , 这样的消费行为 , 无疑是给家庭蒙上了一层阴霾 , 父母为此大发雷霆 , 吵得不可开交 。 尽管竭力申请退款 , 但游戏公司认定这是正常的充值 , 坚决不予退款 。
7岁男孩因充值6万被父母痛骂,最终跳河自杀:毁掉孩子的,不只是网络游戏
文章图片
小星在父母每日的争吵中 , 倍感压力 , 可能他也知错了 , 但是祸已闯下 , 根本无法弥补 , 于是他纵身一跃 , 试图用跳河来结束这一切 。
幸亏及时被人发现 , 送往医院捡回一命 , 小星父母这才明白 , 钱财乃身外之物 , 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的生命更加重要 。
7岁男孩因充值6万被父母痛骂,最终跳河自杀:毁掉孩子的,不只是网络游戏
文章图片
电影《亲爱的》
又是网络游戏 。
如今 , 与“游戏”“青少年”“网瘾”三个关键词有关的事件 , 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无数家长都在各大平台 , 发泄网游导致的家庭悲剧 , 轻则孩子成绩下降、旷课辍学 , 重则父子母子势如水火 , 赤膊上阵、生死肉搏 , 甚至阴阳两相隔 , 独留父母苟活人间 。
新华社曾发表过一篇《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的文章 , 此文一出 , 许多父母深以为然 。
文章点明了游戏引发的各种家庭悲剧 , 且大多游戏公司没有任何补偿 。 这个论调并不新鲜 , 自游戏开始发展起 , 它就被贴上了“电子鸦片”的标签 , 导致很多家长对游戏亦是深恶痛绝 , 认为游戏是耽误孩子青春、恶化家庭关系的罪魁祸首 。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要讨论游戏的罪与罚 , 我们不妨先来说说 , 人为什么容易沉迷游戏 。
02游戏上瘾的根源
一个游戏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
电影《头号玩家》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家来到虚拟世界玩游戏 , 是因为可以做各种事 , 但是他们沉沦于此 , 是为了不一样的人生 。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巨大 , 不分昼夜地为生活忙碌奔波 , 太容易心力交瘁 , 于是 , 他们努力寻找宣泄情绪的出口 。 而游戏就是一个绝佳的宣泄途径 。
7岁男孩因充值6万被父母痛骂,最终跳河自杀:毁掉孩子的,不只是网络游戏
文章图片
因为在游戏中 , 他们可以是一个Carry全场的绝世英雄 , 带领团队披荆斩棘 , 走向胜利;也可以是一位市长 , 发挥自己的才华 , 经营着虚拟的城市;还可以是拥有上帝视角的资深导师 , 掌控全盘的走向 。
在游戏中 , 他们可以肆意表达现实中压抑的自我 , 也可以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 , 找回自尊心和自信心 , 感受到主宰命运的自由 , 暂时抛却现实带来的无奈和失意 。
7岁男孩因充值6万被父母痛骂,最终跳河自杀:毁掉孩子的,不只是网络游戏
文章图片
此外 , 游戏中各种奖励机制的设置 , 也增强了玩家们的满足感 , 让他们对游戏欲罢不能 。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 , 沉迷游戏的人 , 是想要找寻现实生活里缺失的刺激感 , 如果没有游戏 , 也会有别的替代品 , 只不过 , 这次满足他们需求的 , 恰好是游戏罢了 。
游戏不仅魅惑了成人 , 也吸引着未成年的学生 。
在中国式教育的观点中 , 家长和老师经常会用“有没有用” , 来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做 , 如“学钢琴有用吗?”“学奥数有用吗?”“学游泳有用吗?”等等 , 中国家长不希望孩子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 , 只有考上好大学 , 赚大量的钱 , 娶个漂亮妻子 , 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