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他吹得再神,也还是捧不起来( 四 )


而原版《宝莲灯》的主题内核 , 是很接地气的——
终究落在了沉香对于母亲的思念 , 和对封建体制的反抗 。

《杨戬》却以二郎神这个沉香的「二舅」为主角 , 大大削减了对于沉香的情感刻画 。
同时对于杨戬自己的情感 , 也描写得模糊而摇摆 。
在前面大部分时间 , 完全将其置于一种空洞的旁观者视角 。
之后又突然用各种反转 , 强行给杨戬加戏 。
以至于最后的情感爆发 , 显得十分薄弱 , 缺乏共鸣 。

相比之下 , 同样是改编神话传说 , 《哪吒之魔童降世》就讨巧得多 。
将原来反封建、反父权的时代性主题 , 精炼成家庭教育、边缘少年等现代性话题 。
以小见大 , 用更为贴近地面的视角 , 来传达更广泛的情感共鸣 。
获得大众认可 , 也是自然 。

放眼国外 , 成功案例就更多了 。
就拿皮克斯来说 。
《寻梦环游记》借助了墨西哥亡灵节的传统民俗 , 追问了生命的界限 。

《心灵奇旅》通过一场奇趣的灵魂之旅 , 传达了一条既简明又深奥的人生哲理 。

而今年的《青春变形记》有着宏大中国传说背景 , 却只讲述一个小女孩青春期的烦恼 。

试想 , 倘若《青春变形记》去纯粹地拍熊猫传说 , 《寻梦环游记》去纯粹地拍亡灵神话 , 它们还能受到大众的喜欢吗?
答案显而易见 。
它们都有着宏大的背景设定和复杂的特效技术支撑 。
但这些技术 , 并没有喧宾夺主 。
而是作为故事的桥梁 , 引领我们探索一个鲜活、温热的情感主题 。
只有在情感上打动观众 , 才能成就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

该怎么「抄」
单论制作 , 《杨戬》绝对不能算一部烂片 。
大家对于本片的失望 , 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惋惜 。
尤其是在喊了这么多年「国漫崛起」之后 , 那份期盼的热情已经一点点地消散 。
明明技术也上去了 , 投资也加码了 , 观众们也踊跃支持了 。
可 , 还是差了那么一口气 。

三年前 , 《白蛇:源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相继获得成功 。
国产动画由此似乎发现了一种可行之路 。
在这之后 , 用成熟的特效技术 , 配上神话传说角色 , 似乎成了一套通用模版 。
追光「新神榜」系列、「新传说」系列 , 彩条屋的「中国神话」系列 , 都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

然而 , 神话元素的滥用 , 也导致了高度的同质化 。
《西游记》《封神榜》这些古典神话被扎堆地翻拍、改编 。
别说主角了 。
光一个配角申公豹 , 在三年时间里 , 就至少出现了三个以上的版本 。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是个反派 , 结结巴巴的阴谋家 。

在《姜子牙》里是个正派 , 侠义忠厚的萌壮汉 。

到了《新神榜:杨戬》里 , 又是亦正亦邪 , 洒脱自在的浪荡子 。

导致鱼叔现在也晕了向:
原版申公豹到底是啥样来着?

而在创作层面 , 更是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一个误区——
美术设计优于故事内容 。
我们常说 , 好的动画 , 要够燃 。
但这种燃 , 得燃对方向 。
画面上的燃 , 通常不过三分钟 。
情感上的燃 , 才是一记真正的重拳 , 能让我们回味无穷 。

曾经我们以为 , 与美日等动画大国之间最大的差距 , 在于技术 。
现在渐渐发现 , 恐怕还是在于故事 。
最后一位迪士尼「九元老」奥利·约翰斯顿 , 去世前曾说了这么一句话: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