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说到古诗词里的春节 , 我脑海中蹦出的第一首诗就是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这是一首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诗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香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春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门上的桃符已经换成了新的 。这首诗太具有代表性了,它将春节一些代表性的生活习俗,细致化地展现了出来: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 。这首诗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指出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没落事物的规律 。

文章插图
关于“春节”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 。但是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就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大概在公元前2000多年,舜帝即天子位,他带领部下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便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这也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一直叫春节 。
关于“过年”还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传说 , 据说古时候,有一种叫作“年”的怪兽 , 它比老虎还要凶猛 , 比大象还大几倍 , 而且常年深居海底 。每到除夕的时候,它就上岸,并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一天,村民们便扶老携幼地逃往深山,以躲避怪兽“年”的伤害 。
可是,这一年的除夕,从别的地方来了一个老者,他不但没有躲避,反而说能够制伏怪兽“年” 。他在村里的家家户户的门上贴上大红纸 , 又将村里屋内弄得烛火通明 。当怪兽“年”来的时候,它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这个时候 , 老者弄出“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再也不敢动了 , 狼狈逃窜 。
乡亲们回村的时候,看到身披红袍的老者,又看到安然无恙的村庄,十分惊奇 。老者和村民们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而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初一 , 人们知道了驱赶“年”的方法,此后,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

文章插图
春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 有不同的特指 。汉朝时期,人们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我们现在过的“春节”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另外,春节在不同的时代,名称也不相同 。在先秦时期,一般称为“上日”“元日”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岁旦”“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 , 称为“元辰”“元日”;到了唐宋时期,则被称为“元旦”“新正”;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者“元日” 。
唐宋时期,许多诗人写了关于春节的诗词 , 比如,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田家元旦》: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
我年已强仕 , 无禄尚忧农 。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这里的“元旦”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 , 因为在唐宋时期,对于春节的称呼就是“元旦”或者“元日” 。
诗的首句便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显示时间的推移和节序的更替 。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 , 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
这个时期的孟浩然是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 , 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这里也体现了他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 。
相关经验推荐
- 暴露年龄的肌肤问题巧妙应对能保持年轻
- 鸭架草菇汤的正宗做法 鸭架草菇汤
- 染发一年最多几次为宜?频繁的染发有什么危害?
- 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详尽的峨眉山徒步攻略 峨眉山最经典的徒步游玩攻略
- 减肥时感觉饿怎么办?减轻饥饿的7个小妙招
- 去四川必点的六道川菜 四川地道的10道川菜
- 福原爱二胎诞子 福原爱的婚姻是不幸的吗
- 葱须煮水孕妇可以喝吗 孕妇葱白水的正确做法
- 婴幼儿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的体重标准
- 新生儿肠胀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生儿肠胀气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