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记得学会和孩子说“不”( 二 )


当他想要什么而没有得到时,就会仇恨在心,攻击对方,报复他人,破坏人际关系,或是怨天尤人,虐待自己,不能正确认知,易形成人格障碍 。所以 , 如果继续漠视或放任孩子的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
幼儿阶段,孩子一般是遵从权威的,但可惜这个案例中的大人(外公外婆)没有运用或放弃权威:中学阶段,也即进入青春期阶段后,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根本不听父母的话,我行我素 , 想怎样就怎样,不合我的意我可以离家出走,甚至打父母,这说明父母完全丧失了权威 。而小学阶段,往往是向父母挑战权威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保住权威 , 坚持原则 , 那么,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就会陷入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束手无策、万般无奈的艰难境地 。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权威 , 它往往是用在针对孩子不合理需求时需要坚持的原则,需要遵守的规则 。如果我们不守住权威,不坚持原则,任由孩子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或者说,我们在这个时候败阵下来 , 那么 , 输掉的不仅仅是权威,更是孩子的未来 。
教育指导建议
我们假设孩子向妈妈要钱买饮料喝,而妈妈觉得饮料不卫生、不同意买为例 。妈妈开始讲道理,说路边饮料没有营养,属于三无产品;可孩子听不进去 , 还在闹,妈妈被他闹烦了,于是开始责备他;孩子还是不听,妈妈最后动手打了孩子 。孩子不服气,开始摔东西 , 甚至打妈妈 。也就是说,妈妈的应对方式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点起了孩子的怒火,使孩子更加嚣张 。
其实在这里,妈妈并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也没有用恰当的方法来应对 。我们可以这样来做:
肯定孩子的需求是一种需要
如果孩子自身的角度想,他所有的需求都应该是正当的 。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买,他只是需要满足自己的口欲 。或者说他虽明白也不去理睬这些道理,他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 。满足 , 在这里成为暂时的快乐 。
妈妈可以平静而不带情绪地和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想喝这种饮料,但是这种饮料不卫生 。”然后问问孩子,是否可换成吃别的东西 。如果孩子同意,则满足他;如果孩子坚持要那种饮料,则进入下一步——
坚持原则和底线,绝不让步
道理给孩子讲了 , 如果还是不听,又哭又闹,还摔东西,妈妈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妈妈认为这饮料不能买就是不能买 。不管你怎么闹都是没有用的 。”说完这话就走开,去做自己的事 。说的时候口气要平静,要坚决,让孩子感受到这里面的力量 。这是冷应对 。
很多孩子之所以要坚持闹,就是因为知道了闹有效果——你要是不满足我,我就摔东西,我就撒野,我就捣乱l父母千万不要上他的圈套,因为你一让步他就赢了,下次得寸进尺 。一旦形成这种互动模式最终会让孩子下次如法炮制 。如果这一次你坚守住了,那么教育也有了效果 。下次孩子就明白了:这样的事妈妈不会让步的,我怎么闹也没用的 。
事后安抚孩子 , 接纳孩子情绪
当妈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时,他会有极大的挫败感,这可能会有很激烈的反抗 , 哭闹、撒泼等,我们不妨看作这是孩子在宣泄他的负性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不能被压抑,需要通过某种途径宣泄 , 在孩子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之前 , 不妨让孩子去宣泄 。等孩子宣泄完情绪,冷静下来后,再进行安抚 。
妈妈可以走近孩子,温柔地对他说:“孩子,刚才妈妈没答应你的要求,你很生气,很愤怒,很难受,是吧?妈妈理解你……”然后,顺势轻抚孩子的肩头,或拥抱,或递给孩子一张纸巾都可以 。这样的表达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 , 他生完气,发完火,妈妈还是一样关心他,爱他 。除了那件事之外 , 一切和从前一样 。这就是:爱而不迁就,爱而有原则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