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红灯区


郑州红灯区

文章插图
郑州红灯区大河报·豫视频采访人员 郑超
在郑州市金水区经二路附近,有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性病门诊 , 也就是“艾滋门诊” 。每天,有十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到访,他们年龄、经历各不相同,却有着类似的表情 。
他们推开门,低着头,拿着化验单 , 声音像是从嗓子眼儿里挤出来一般,轻声地问:“医生,我是吗?”
每次听到这个问题,主治医师朱新朋都想给出否定答复 。然而 , 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 。得知确诊后,有人呆若木鸡,有人当场瘫倒,有人嚎啕大哭 。朱大夫能做的 , 只有安慰和鼓励 。
中年的他没有及时“刹车” , 梅毒之后又染上艾滋
初次走进艾滋门诊时,张力40多岁 , 他发现身上出现红疹,于是来医院检查,确诊为梅毒 。
从小他就发现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到了青春期,这种“特别之处”更明显,他对女生没有兴趣,从那时起,他就知道,自己是一个男同性恋者 。
朱大夫提醒他,梅毒经过治疗,定期复查三年,可以治愈,“日常性生活要注意戴安全套,保护好自己,问题不大 。”
此后三年,张力配合治疗,按时复查 , 最终治愈 。然而,时隔两年后,朱大夫再次遇到张力 , 这次是来检查艾滋病的 。
当得知检查结果为阳性时,张力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反应 , 好像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他反问道:“这个病 , 会不会通知我们单位?我工作会不会丢?”
“不会的,放心吧,隐私信息全部保密 。”听完解释,张力松了口气,朱大夫却感到非常唏嘘,久久不能平静 。
如果张力可以及时“刹车”,注意防护 , 原本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生活,却因为心存侥幸和预防知识的缺乏,刚从一个漩涡中逃离 , 继而又被卷入更大的漩涡 。
年轻的她误入青春陷阱,从挣扎到“无法自拔”
尽管刘玲戴着口罩 , 也难掩身上的时尚气息 。20多岁的她,透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气质,火速走进了诊室 。
还没怎么等朱新朋开口,刘玲便开始自我介绍,她说自己来自农村 , 只有初中文化,前几年看同村的女人外出打工 , 回来后就能盖新房子,她很羡慕,决定也跟着同村的人出去“闯闯”,误打误撞进入了“那个行业” 。
刘玲说得比较隐晦,朱大夫已经明白其中意思 。这次来检查,主要是刘玲出现了喉咙痛的症状,害怕自己感染艾滋影响工作,悄悄跑来检查 , “肯定不能让我的同事知道,我们是有竞争关系的 。”
检查结果为阴性,虚惊一场 。朱大夫劝她早日转行 , 毕竟危险防不胜防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刘玲早已习惯现在的生活 , 按她的话说,每个月三五万都是轻松的,曾经挣扎过 , 也想过转行,去卖衣服,结果每个月只能挣3000多元 , 前后收入相差十倍之多 。由于无法接受落差,她再次返回老行当 。
这次来看病的“乌龙”事件,让她警惕起来,她决定,再攒个回家盖楼房的钱,就收手 , “别看我这几年挣得多,花得也多,没有存住钱 。”
朱大夫再三叮嘱,要注意防护 。可未来,会不会有更大的诱惑让她疏于防范?朱大夫不敢再往下想 , 只希望这个女孩再也不要来门诊 。
得知确诊艾滋病后,有人瘫倒有人嚎啕大哭
朱大夫曾跟着某地的疾控中心,进行过一次特殊的科普宣传活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