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为什么要卧轨自杀?【海子卧轨怎么发现的 海子卧轨谁发现的】海子的一生,真的太孤独了,对爱的渴望,不得爱的悲伤 , 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现实世界的反差,这一切都充斥着他的世界,最后 , 他选择了死亡,去解放自己 。
希望海子在天堂不会这么痛苦,不会这么孤独
怎样才能读懂海子的诗?比如《亚洲铜》、《以梦为马》?其实海子的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西川曾经说过:读一般人有的可能只需要几分钟 , 有的可能几个小时,有的可能要几个月,有的需要几年,但是读懂海子或许需要几十年,几百年 。我给你对海子诗最普遍的几种理解:《亚洲铜》诗的第一节是说 , 亚洲的黄土地像铜一样坚硬、沉重,它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它以强大的吸附力、收摄力埋葬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是静止的 。海子预知自己也终将“死在这里”,化为一抔黄土 。他不愿意无所作为、两手空空地度过一生 , 他渴望飞翔,渴望远走他方 , 他有他的理想 。于是,诗的第二节就出现了飞翔的“鸟”与泛滥的“海水”的意象 , 它们是海子行动意念的具象化,是动态的 。以上是诗的第一次对抗与转折 。接下来又回到黄土地,并且出现“青草”的意象 。“却”表示转折,“青草”可理解为世代困守黄土地的人们,“住”与“守”表明他们的墨守成规,停滞不前 , 是静止的 。而海子是不愿意像青草一样死守一个地方,自生自灭的 。诗的第三节又转到动的意象,“鸟”(白鸽子)与“水”(河流)的意象再一次出现 。诗人还联想到我国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他是诗人们的精神之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进取精神也是诗人效法的对象 。在这里,海子再一次表示飞翔的愿望 , 即“飞遍南北,走遍所有能去的地方” 。于此,诗人又完成了一次对抗与转折 。《亚洲铜》的核心意象是亚洲铜(黄土地),但关键却在最后一节 。诗人为什么把“月亮”比做“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为什么说“月亮”主要由“亚洲铜”构成?先看后一个问题 。科学已经探明,月球上有土有矿,1984年,海子家乡附近的月山镇已经探明铜矿并准备开采 , 或许因为这些,海子便联想到月亮具有铜的特质吧 。在1985年写的《哑脊背》一诗中,海子就说:“月亮也是古诗中/一座旧矿山” 。再看前一个问题 。海子在1984年写的《寻找对实体的接触》一文中说,他在长诗《河流》中“写了北方,土地的冷酷和繁殖力”,由此可知,黄土地是冷酷的,同时又是具有生命力与繁殖力的 。他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击鼓)激活黄土地沉睡的生命力 , 让它最富生机的心脏(月亮)旋转、舞蹈,引领我们向上,像永恒的女性带领我们飞升一样 。至此,诗人与黄土地的关系已不再是单纯对抗性质的了 , 他感受到从土地深处,黑暗深处涌出的力量 , 仿佛寻到一种支持,他更加坚定有力 。这首诗由正题——反题——正题——反题,达到了最后的合题 。《祖国(或以梦为马)》,写于1987年 。这时,正是海子“冲击极限”写作大诗《太阳·七部书》的中期 。因此,这首诗与海子的写作状态、抱负构成被此印证关系 , 同时也预言了自己的命运 。今天,斯人已逝,我们返观这首诗,竟仿佛在读一首诗人宣谕和谶语,有种墓志铭般的悲慨与圣洁 。此诗内含有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前二节)写诗人的基本立场 。诗人是追求远大宏伟目标的 ,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在他们的一生中,由于坚执高尚的信念 , 使得具体的日常生活贫瘠无告,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意”物质是短暂的,它并不值得我们去孜孜以求、锱铢必较.所以诗人说只做“物质的短暂情人” 。诗人的榜样就是人类诗歌伟大共时体上隆起的那些骄子,那些怀有精神乌托邦冲功的诗歌大师们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海子不怕生活在压抑、误解的此在世界 。在生存茫茫的黑夜中,在一个“二流岁月”,信仰、纯洁、勇敢、爱心这些烛照过人类的精神之火都次第熄灭了 。许多诗人以此为借口 , 转而去写虚无、荒诞的诗歌,有许多诗竟成为为虚无荒诞做辩护的东西 。但海子不以为然 ,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睛神圣的祖国” 。这里 , 有对诗歌功能的重新认识,诗是一次伟大的提升和救赎,它背负地狱而又高高在上,它要保持理想气质和自由尊严,要抵制精神的下滑 。在实现灵魂救赎的同时,诗人亦完成了个体生命的升华:“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第二层面(三、四节)是写诗人对语言的认识 。诗人是对作为“存在之家的语言”(海德格尔语)深度沉思的人 。诗人意识到人类本质特征之—的语言受遮蔽的境遇,澄明及提升的可能,以及通过拯救语言来创造精神发展精神的现实依据,因此,对语言的理解关涉到对生存和生命的理解 。在这里,海子写出了他对祖国文化深深的眷恋和自觉的归属感,“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以梦为上的敦煌” 。这里的语言除本义外.还扩展到种族的文化氛围这一更辽阔的“语境” 。这些是诗人精神中代代承传的“语言谱系”,海子要光大它们,“投人此火”,“甘愿一切从头开始” , “去建筑祖国的语言” 。但在一个被“文化失败感”笼罩的中国知识界,要重新激活昔日的传统是格外艰难的,它不仅对诗人的理解力、创造力构成考验,对其信心和意志亦构成考验 。它是一种主动寻求的困境,并企图在困境中生还 。因此,海子写道“这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吐出光辉”……/我也愿将牢底坐穿” 。第三层面(五——九节)是写诗人的伟大抱负以及对苦难命运的预感 。在这里,诗人强调了自己是大地之子,面对梦萦魂牵的祖国泥土,他深深地弯下了腰 。人是最易朽的 , “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但大地永存,会哺育生生不息的生命 。诗人不再慨叹生命的消逝,他欣慰地想,死后会归于温暖的地母,“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守望平静的家园” 。但欣慰中亦存不安,这“不安”就是诗人感到自己的诗篇难以完成“此火为大”的宏愿 , 愧对故国山河和伟大的劳动者,“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这种惭愧之情是高洁的、谦朴的 , 是一切伟大诗人共同体验到的 。他们不再自我中心、僭妄地凌越于一切之上,而是懂得永恒与短暂、使命与宿命的临界线 。接下来,诗歌就在这种“不安”中继续展开 。“我年华虚度”,没有写出其载力与抱负相称的诗篇,“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但人死了 , 抱负不会消失 。于是,诗人假想了自己的“再生” 。这“再生” , 不是缘于留恋尘世的生命,而仅是为了续写生前未完成的宏大诗篇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这“永恒的事业”,还是写作“民族和人类结合 , 诗歌和真理合一的大诗”!这首大诗就海子而言,就是《太阳》(海子的《太阳》没有完成 , 生前大致写就了七部,即《太阳·断头篇》,《太阳·土地篇》,《太阳·大札撤》,《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 , 《太阳·弑》,《太阳·诗剧》,《太阳·弥赛亚》 。他本是将之作为半生的持续努力最终完成的宏伟理想) 。而在1987年他已进人创作的高峰状态 。在此后的两年中,他继续精进着 。我们刚才说过,《祖国(或以梦为马)》有如一首谶语诗或墓志铭,他悲剧性地预言了自己的命运 。1989年海子过世了,为我们留下了这部不完整的《太阳·七部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大诗还是“完成”了 , 诗人是以生命作为最后的启示录完成的 。因此 , 谶语又体现出其辉煌的一面:“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太阳的山顶埋葬诗歌的尸体——干年王国和我/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诗人的精神氛围弥散开去,召唤和激发了活着的中国诗人们 。生命易逝,“我必将失败”,——“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这首诗体制不大,但境界却格外开阔 。在强劲的感情冲击中,诗人稳健地控制着思路,三个层面,彼此应和、对话、递进 , 结构严饬、硬朗 。在高蹈的理想与谦卑的情怀,生命的圣洁与脆弱 , 诗人的舛途与诗歌的大道……这些彼此纠葛的张力中,书写了一个中国诗人的赤子之情 。正如骆一禾在《海子生涯》中借引的一位东欧诗人的话:“他是第一个人向我们表明,人不仅要写,还要像自己写的那样去生活 。”这首诗以诗人自己的名字“海子”入诗,的确与诗人自我的生命轨迹有粉不可分割的关联性和互证性,而“春天,十个海子”的诗题本身就具有一种及撼心灵的效果 。此诗写于年月日凌晨一点左右,这首诗完成仅仅天后,诗人即自杀 。而这一夜应该是诗人的诗歌之夜,也是诗人的不眠之夜,诗人在这一夜或新写、或把旧作修改多首,如桃花开放、你和桃花、桃花时节等 。春天”作为一种理想境界,黑夜作为已经成为海子诗中的“风景”和“背景”,因为它有粉“光明的景色”,但与“春天”并存且对立的还有诗中的“冬天”、‘黑夜”,正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矛盾和悖论一样,‘’复活”后的“十个海子”与现实困境中的“这一个”、’‘最后一个””真实的海子”发生了巨大的断裂 。对于海子而言,这种断裂仍然是春天和冬天、理想和现实、乡村和都市、情神和物质、复活和死亡的断裂 。这首诗中出现了许多颇为突兀的词,如“’复活”、“野蛮”等,“复活”一词使得诗人海子自我分裂、幻化为‘,十个海子”,并且现实的“海子”和诗歌的“十个海子”构成了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带来的是精神上被”劈开”的痛苦 。诗人渴望的理想境界是“围粉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这种绝尘而去的快乐虽然美好,但’‘被劈开”的诗人自我形象是“野蛮而悲伤”、“野蛮而复仇”的,乡村形象是“空虚而寒冷”的,外在世界又是弥漫着巨大的疼痛 。诗人最后仍旧回到了‘,乡村”,无论它如何“寒冷而空虚”,但它依然是海子内心深处的圣地,是他最后的精神归宿 。在乡村,麦子和谷物提供给人生命的根本,寄托粉诗人的乡村情怀,也是海子意象群中的核心意象之一 。“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一半用于农业”,在海子的乡村语汇里,这种类似于口语的诗句往往直白如话,‘,吃和胃”直接描绘的是人最基本最朴素的生存状态,”他们自己繁殖”则暗示了自然万物的生长死亡,就像“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黑夜”、“冬天”、“死亡”等意象为此诗涂抹了浓郁的悲哀色彩,把诗人心态的矛盾、感情的紊乱和无力回天的悲伤交织在一起 。全诗用了很多与诗人自我心灵相关的词汇,如“悲伤”、“怒吼”、“疼痛”、“沉浸”、“倾心”、’‘热爱”等,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心灵之诗”,或是一首“悲哀之诗” 。对于海子来说,’‘黑夜”是人生的最后去向,“黑夜的儿子”是诗人的一种自称,而这位“黑夜的儿子”的最后理想,同时也是他的精神困境“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普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黑夜”意象在海子后期诗中几乎是一个核心意象,他主动投身于黑夜的怀抱之中,他自言“我处于狂乱与风暴的中心,不希求任何的安慰和岛屿,我旋转如疯狂的日 。我是如此的重视黑暗,以至我要以黑夜为题写诗”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年版,第日页 。在写此诗之前月余,诗人还写了《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诗中写下“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这两首诗恰恰可以对读,它们在情感、意象、语言、修辞上都有互证和共通之处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首诗其实是晦涩的,它的晦涩不在于内容的深奥,而在于诗人个体生命和情感在现实面前无可言说的痛苦深度 。
相关经验推荐
- 女士马甲怎么搭配鞋子
- 拼多多改地址怎么改
- 手机丢了怎么查找手机位置
- 银行卡没绑定手机号怎么查余额
- 唐山话怎么说
- 飞机票怎么买便宜 记住这些能省钱
- 美团电影票怎么改签时间
- 海宁皮衣 海宁皮衣怎么样
- 12306积分怎么兑换车票 积分条件
- 没赶上飞机能退票吗 退票的费用是怎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