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的六位在哪里( 三 )


031960年底,因为粮食越来越紧张 , 食堂打饭掌勺掌秤者与吃饭者的冲突越来越频繁,估计全国都一样 。于是国家下了文件,各食堂一律采用陶罐蒸饭 , 分为四两罐、六两罐和八两罐三种(老秤十六两制) 。
这下,售陶罐饭者仍然皇帝,给你什么样的饭往往由他们的情绪支配 。因为当时的陶罐加班加点地生产,质量很次 , 畸形的,漏的防不胜防 。你去窗口买饭,如面孔不熟 , 拿给你的往往是畸形的罐,饥饿的就餐者第一印象是买到了丑陋的饭,心里自然更不爽 。更使人气愤的是,很多漏罐只是暗漏,加米加水时发现不了,在蒸饭过程中边熟边漏 , 饭熟前罐中的水也漏得差不多了,于是,售饭的窗内往往会有一批尤其干或者尤其湿的饭,等着你,干的像炒米 , 湿的像粥 。有一次我向售饭的稍微提个要求,说要干些,于是他递给我一只漏罐,在蒸饭过程中水漏光了,罐底几乎只是蒸熟了的米 。于是我说太干了 , 要湿些,想不到他毫不犹豫地又递给我漏罐下面的另一罐,水都漏到了这一罐 , 成了满罐的粥 。我仍不想要,说太湿了,他就没声好气地呛了我一句:''要干的还是要湿的 , 你自己想好了再说,''说完,去招呼别人了,气得我怔在原地发愣……
采用陶罐蒸饭后 , 食堂发的饭票只能一半买米饭一半买番薯糊等杂粮,早中晚有番薯糊和米饭同时供应,反正每人都有定量,先吃番薯还是先吃米饭自己决定 。这一年我母亲因生我的小妹坐月子,叫我到食堂买罐饭 。罐饭最表面有一层饭皮 , 我往往在路上经不住饭香的诱惑,把饭皮偷偷揭下来吃了 。回到家,母亲不但装着看不出来,还在她吃饭时,看我在旁边看着禁不住嚥口水,又会撬一块送到我的嘴里 , 真香真甜 。——我哪会想到,母亲的饭,原本是两个人吃的 , 给了我,她更吃不饱,小妹的吃奶也会受影响 , 怪不得她每天哭闹不休……
当时村里有几个走读初中的学生,早上吃了番薯糊,再买一罐米饭带到学校当中饭 。有人嫌提着饭罐麻烦 , 中午是吃,现在也是吃 , 都一样,提议提早把饭吃了 。于是大家同意,走到一座桥边,三口两口就吃掉饭,随手把罐往河里一拋,就去上学了 。他们天天这样 , 以致两年后大旱,河水干涸,桥下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陶罐……
1961年上半年起,食堂实际上连两餐番薯糊一餐米饭的供应都难以为继了,发给每个人的饭票 , 定粮越来越低,浮肿的人越来越多 。食堂里开始供应松毛丝汤 。这是用山上松树针叶蒸出来的汤,据说能治浮肿病 。
我看见过一个老农,两腿浮肿得发亮,把柴担歇在路边 , 从怀里掏出一小罐苏打粉,往口里倒,说是吐酸水,胃疼得难受 。当年这种人其实是很多的,只是我年幼 , 不会去刻意关注 。我看到的这个人,年龄不大,充其量才四十左右,只是他的一脸痛苦状,看上去很老 。我也亲眼看到过老师在上午最后一节课,饿得扶着讲台吐黄水……
那个时候 , 大人们没有一个是啤酒肚的,小孩子也因营养不良,都精瘦精瘦的 。我每天一下课,冲到食堂,饿急了,老秤四量饭只拳头大一块 , 还没吃出味就已下肚了 , 实在嘴馋,忍不住就寅吃卯粮起来 。这样 , 每十天的最后一两天,没饭票了,就瞒着大人上山寻野果充饥 。有一次一种叫''黑饭''的野果吃多了,肚子疼得在床上打滚,拉出来的大便是黑的 , 妈妈吓得六神无主 。我肚子疼了一天,突然想拉大便,拉出的却是一大堆白晃晃的死蛔虫 。原来 , 这种野果可能有杀虫效果,蛔虫死前剧烈挣扎,所以肚子疼得厉害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