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墙,成都城墙介绍


成都城墙,成都城墙介绍

文章插图
成都护城河的历史?在本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水稻、小米、豇豆、豌豆、薏仁等农作物的碳化种子和少量兽骨 。这种多品种的农作物种植方法,表明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蜀人已经掌握了相对丰富的农业畜牧业经验 。
遗址周边除发掘出磨制精美的石斧、石锛和大量的器具陶片外,还出土了石质箭矢和带有饰孔的锋利石质刃状器物 。考古人员说 , 对这些带有明显战争痕迹的器物是否是当时的兵器,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
但本次发掘发现,城墙遗址外围有一圈类似护城河的壕沟 。这一具有明显战争防御功能的设施表明,在原始社会末期,虽然国家尚未形成,但部落之间仍有可能相互征战 。
考古人员说,这组位于宝墩遗址中心区的大型建筑的发掘 , 可推测出成都平原距今4500年前已出现高度集中的政治和权力中心 。
目前,宝墩遗址城墙外500米范围内已纳入大遗址保护规划 。下一步,考古人员将进一步勘探发掘此处大型建筑基址周围的配套设施 。
成都唐朝为什么叫罗城?罗城”又叫“外罗城” 。古代较大的城市一般有多重城墙保护,分为内城、外城,外城也被称为“罗城”或“外罗城” 。
唐代以后,成都本地人丁十分兴旺,经济随着人口发展迅速 。中期自唐玄宗入蜀,不断有北方豪门大姓和许多百姓南下,成都旧城已经无法容纳 。
后期西川形势严峻,吐蕃、南诏的滋扰,需要加强安全防御,所以高骈提出将成都扩容,能够安置当地军民 , 以南北拓展,将府城与罗城分开,这是一次合理的城市格局规划 。
成都五丁路的古城墙来历?“五丁桥”名字来源于四川地区广为流传的一个神话故事——五丁开山,五丁桥便是因“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而得名 。
公元前311年,先秦张仪龟化芙蓉城,成都有了城墙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朝政府又花费巨资重修了城墙 。所建城墙周围长二十二里八分,城墙高5丈 。
1935年,成都备战,对北校场城墙进行了最后一次维护 。后来抗战的时候在长长的城墙上又开了几个口子 , 方便城内的居民们跑防空警报 。
建国以后,古城墙陆续拆除,现在五丁桥这一段北校场城墙也是在原址上重建修复而成 。
贯穿成都的河叫什么名字?【成都城墙,成都城墙介绍】贯穿成都的河叫府南河 。其实府南河不是一条河 , 是府河、南河的俗称 。府河(古称郫江)、南河(古称检江、锦江)是环绕成都而过的两条人工开凿的河流 。府河是在都江堰市崇义镇从检江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原名郫江 , 绕成都北门,然后东下与南河汇合 。唐代,改郫江从府城下经过 , 成为护城河,故称府河 。
成都城墙周长多少公里?12.33公里 。
20世纪50年代初 , 成都城墙主体仍在,保留的残段仍具规模,仍不失为成都人正月十六“游百病”及重阳节登高的好去处 。1958年初,成都市人民政府调查,当时城墙(残段及基址)长12.33公里,有缺口22处 , 其占地425亩 。完整的残段高7.5公尺,顶部平均宽14.5公尺,底部宽18.5公尺 。城墙留有条石5万条(约1.44万立方米),城砖约602万匹,积土约132万立方米 。城墙上及附墙一带棚户占地约4万平方米 。
1958年3月,成都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决议,为加快市政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 , 必须尽快拆除旧城墙 。1958年6月,成都市委指示成立成都市拆除旧城墙总指挥部 , 领导城墙拆除工作,下设省市机关、大中专学校、东城区、西城区和郊区五个分指挥部 。各领任务,分段包干拆除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