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光明网评论员:距离考研国家线公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关于考研的话题仍在发酵今天,有媒体又梳理了推免比例、考研调剂、就业招聘等相关数据,认为“第一学历”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 , 甚至提出了“985研究生 , 救不了本科双非”的说法,认为本科出身的重要性依旧十分显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章插图
光明网评论员:距离考研国家线公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关于考研的话题仍在发酵 。今天,有媒体又梳理了推免比例、考研调剂、就业招聘等相关数据,认为“第一学历”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提出了“985研究生,救不了本科双非”的说法,认为本科出身的重要性依旧十分显著 。
其实“第一学历”的概念已经被证伪了 , 在2021年9月,教育部已经公开回复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 。
不过这似乎并不影响社会约定俗成,制造一个“第一学历”的概念 。不仅如此,还制造了一个“双非”的概念 。这些概念当然不正规,但语义倒很好理解 。从规范性层面可以否定这些词汇,但没法否定它们的广泛存在——升学、就业的时候,这些概念的存在感有多强,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
多数人都不会喜欢“第一学历”这个概念,这意味着人们无法走出18岁了:18岁考上的大学,注定将成为镌刻一生的烙印 , 如果不太理想的话,可能永远无法补救了 。
2022年考研人数达到了457万,创下了历史新高 。如果“第一学历”是注定的话,那么恐怕会让很多人的努力变成徒劳 。无论付出了多少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学校,那个不太显赫的“出身” , 依然犹如一根尾巴长久地在身后挂着,并作为一个“缺陷”,在人生的关键节点被不断地拿捏 。
【光明网评论员第一学历】要严谨证明“第一学历”的价值几乎是不可能的 。作为涉及几亿人的议题 , 这个庞大的数据体量,一定能提供充足的反例去证明“第一学历高也不过如此” 。只不过,社会已经约定俗称地形成了一个标签化的价值判断,即看重“第一学历” 。这种价值判断是偷懒的,但也是高效的 , 至少在处理个人简历的时候很方便,点几下鼠标就可以省下一大把筛选的时间 。
但这种高效也一定是粗放的,它把多元化的价值判断简化成单项的高考成绩,把长线人生的持续努力压缩成一场考试的胜败机缘 。人生的天花板来得过早 , 也过于绝对,这一定会加剧高考压力,固化“一考定终身”的认知——这本该是被多元化教育改革目标所转变的,并制造一种社会紧张 , 所有人为了高考心力交瘁、谨小慎微 。
当然,“第一学历”不失为一种评价标准,只不过当它过于重要的时候,也应该反思人才的选拔和评价机制 。考研复试的时候如此看重“第一学历”,那么学术兴趣摆在什么位置?工作面试的时候反复问“第一学历”,那么工作能力又如何判断?这种单一化的评价,一定会造成某种程度的资源错配,一个在大学里最努力的人 , 却因为18岁所决定的“出身”而错过机会 。
“第一学历”被过度强调,即便是高考成功者,也难说不会被这种固化认知所牢笼并伤害 。他可以成功第一次,那又如何保证子女后代继续成功呢?他只能返回这个单调的成长路径,再经历一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过程 。
相关经验推荐
- 韩国防晒霜哪款好用
- 君子兰换土后第一次浇水注意 君子兰换盆后为啥浇三天大水
- 永劫无间凉秋述异第一轮次可兑换奖励-糖果第一轮次可兑换奖励一览
- 高龄产妇孕期检查
- 第一天上班祝福语
- 生二胎比第一胎快吗
- 唐三第一次用昊天锤是什么时候 唐三第一次用昊天锤是何时
- 三亚自驾游 三亚自驾游攻略
- 纯牛奶面膜怎么做
- 提花面料清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