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我负天下人 宁可我负天下人是谁说的


宁可我负天下人 宁可我负天下人是谁说的

文章插图
宁可天下人负我不负天下人的出处?正确语句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出处: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 。
《三国志》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
意思是:“难道是我辜负\对不起别人 , 没有人辜负\对不起我吗?”演义中误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其实是别有用心,实为贬低曹操 。
“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这话对吗?这话出至哪个典故?这一句大约还是出自《三国演义》对曹丞相的抹黑吧,真实的事件中,他确实曾经说过类似的话 , 但说话的姿态,表达出的意思与题目中的话都大相径庭 。
在杀了父亲的知交之后,曹操略显无奈的说:“宁我负人,莫人负我”,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是他对世事无常的无奈,而不是“宁可我负天下人 , 不可天下人负我”这种恬不知耻的可鄙宣言 。
让我们回到正题,这两句话确实表现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思想 , 给人一种自私自利的观感 , 可以说如果一个大兄弟敢于对周围的兄弟们发出这样的宣言,那么他大概律会遭到别人的口诛笔伐 。
但是这句话或者说这句话背后被无数人公开鄙夷的东西本身在当前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以及我们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甚至会起到令人意外的正面作用 。
首先说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 我们就得说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提到经济基础的发展,在当前阶段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框架就是所谓看不见的手即市场经济 , 而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并发挥作用的根基正是我们每一个处身其中的个体的逐利心理或自私的本能 , 正是我们每个人寻求个人最优解所形成的合力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当然我们说人的逐利心是盲目的,是没有底线的,所以单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制定各种规则,进行各种调控,但是这些规则和调控本身得以运作的根基依然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自身利益的权衡,这些规则加大了我们疯狂逐利的成本,于是我们可以重新选择相对不那么极端的做法 。
综上 , 整个社会的构建和运行发展的基础正是人们的所谓自利心 。
接下来我们说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首先,我们要树立一种认识,您可以不必满世界宣扬,但在您的内心深处请一定要明白,一个人在经过仔细权衡之后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任何事情至少于他自己而言是无可厚非的,这一点对于白脸的曹丞相 , 乃至罪大恶极的元首都是成立的,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对我们自己负责并一定要承担相应后果的只有我们自己 。
看到这里,您先别急着说我三观不正,因为我的话还没有说完 。正如我之前所说 , 仔细衡量自己的利害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 , 也是我所说无可厚非的前提,但是这种衡量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艰难的过程 。
首先您得有一套适合于自己的衡量标准 , 比如在您的心里到底什么比较重要,是别人看你的眼光比较重要呢,还是切实的利益更重要 , 比如对于曹丞相来说,他可能就认为切实得利益才是真的,至于那些虚名相对来说就不甚要紧,毕竟他曾经说过“切不可图虚名而处实祸矣”,但是您仔细一看他说这话的语境,正是在各种人劝他称王的时候,由此又可以得知,曹丞相自己虽然不注重虚名,但他对普通人对于虚名的重视程度却还是很了解的,而这显然也成为了他衡量利弊的一个重要根据 。这也就引出了我们关于利弊衡量标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 那就是您当然可以根据自己得现实状况确立自己的标准,但只要您做不到像元首或者一些独裁者一样可以“以一人夺万人之心”(这既包括实际的权力方面,又包括对自己内心的突破),那么您就不得不将您的标准向当时当地的普遍标准靠拢,当然这种靠拢是有限度的,因人而异的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