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雷石投资王宇:投资是个手工活( 二 )


02关于投资
本刊:雷石的投资节奏是怎样的?这种节奏背后的机制是什么?
王宇:雷石每年投资的项目数量大概是十个左右 。我们愿意在一个相对松弛有度的节奏下投资项目,而不是为了投资堆积大量质量差的项目 。我们的投资是以合伙人为核心驱动整个投资系统的运作,目前共有八位合伙人,每个合伙人每年看的BP有上百个,其中能够进入到尽调阶段的不超过十个,最终投出去的项目大概是一到两个 , 累计起来,整个雷石每年的投资项目大概就是十个左右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机制提高我们的项目质量,同时控制项目风险 。
本刊:在选择早期项目方面,雷石的标准如何?
王宇:投资其实是个挺孤独的事情,早期项目尤其如此 。因为早期项目通常在产品、市场、商业模式方面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各方看法相差很多才是常态,“热门儿”“扎堆儿”这些词本身是跟早期项目的特点相悖的 。所以我们很少跟风热点,即所谓“人多的地方少去”,而是尽量独立判断、提早布局 。举例来说,雷石曾投资专注于卫星导航技术的科技项目星网宇达 。今年,卫星技术已经成为投资的超级热点,但雷石投资这个项目还要追溯到2011年 。星网宇达这个项目在2016年完成上市 , 上市前雷石都是星网宇达最早且唯一的财务投资人 。精准判断、早期介入 , 也为我们带去了高额回报 。雷石投资后,星网宇达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152% 。2016 年 9 月,星网宇达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获证监会发审委通过 。该公司在成长一期基金的回报为20倍,成长二期基金的回报为3倍 。
本刊:在雷石内部,有哪些较为独特的方法论和流程?
王宇:专业 。
业内也有将投资做成流水线工厂的,但我们坚持投资是手工活 , 是订制件 。虽然投资所用到的基础工具是标准化的,但具体到单个项目的尽调和决策,需要依靠高度专业和认知,以及多年的积累才能完成,这是一件非常难扩张的活儿 。我们用法律、财务、组织出一种研究语言,以此分析研究项目 。
就像我前面所说,我们的投资系统的核心是合伙人 。我一直认为,一位合格的合伙人至少应当具备十五年以上的从业经验,通过时间沉淀的经验、目睹过行业周期的起伏、踏足过足够多的坑,才能成为一个投资老手 。
雷石内部,有个词叫“现场控制经理” 。一般而言,很多投资机构会派出年轻的投资经理到项目现场尽调,可能去尽调的都是刚毕业的小朋友 。但雷石有一个铁律,就是只有合伙人才能够担任现场经理 , 负责项目尽调、谈判,以及投资整个过程的控制 。作为这个逻辑的延伸,我们从一个项目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不允许投资经理单独去看项目 。他们可以提供项目信息来源,但如果要跟标的方做正式接触,必须是合伙人带队 。
本刊:这些机制 , 是否可以理解为雷石早期项目失败率很低的原因?
王宇:可以这样理解,起码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可能很多人的认知是,与早期项目高收益率相伴的 , 是高失败率,但我们希望通过工作流程控制将这一风险尽可能降低 。原则上,我们内部对项目失败率的容忍度是10% , 但数据盘下来,失败率只有1.4% 。即便是早期项目,我们也做到了有效的风险控制 。说到底 , 我们就是怕死风格 。我最恨赔钱、最恨贵的东西 。
另外,在我们过去所投项目中,有超过85%都是领投或独家份额,这意味着更独立的投资逻辑和思考,也让我们在面对标的时有更好的谈判环境 。当然 , 我这里所说的谈判,不是谁要压着谁 , 而是大家坐下来共同探讨怎样把公司做好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