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问“战败可能性有多大”,俄罗斯人这样答……


当我问“战败可能性有多大”,俄罗斯人这样答……

文章插图

当我问“战败可能性有多大”,俄罗斯人这样答……

文章插图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凤丽】
中国民众欢度新春时 , 俄罗斯新年已过大半月,但窗外仍不时响起礼炮声 , 颇有一番“余欢未尽,欲去且流连”的意味 。
自2015年以来,这是我第四次在俄罗斯跨年,却尤以今年的氛围最为热闹 。跨年当天 , 尽管俄罗斯政府采取了限流措施,红场上仍水泄不通,烟花礼炮连续几天不绝于耳 。若非身在其中,很难相信这里是深陷战争泥淖的俄罗斯 。可能是2022年过于压抑 , 人们终于有了机会释放 。这前所未见的热烈,像是在迎接新生活的开始,又彷佛是最后一次狂欢 。前线战事焦灼,后方热闹非凡,两方场景形成鲜明对照,为本就高度魔幻现实主义的2022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

当我问“战败可能性有多大”,俄罗斯人这样答……

文章插图


2022跨年当晚的红?。汉浜拖蘖髁钗薹ㄗ柚谷嗣堑娜惹椋ㄗ髡吖┩迹?
2023年,是我跟俄罗斯“打交道”的第十年,从语言到文化、政治,再到融入这个社会去感受其方方面面,越熟悉,越觉得这个国家并不像书本报端所呈现的那般容易理解 , 回头看一些曾被奉为圭臬的理论和论断,发现也不尽然 。
尤其是当俄罗斯成为国际焦点的2022年,我全程参与其中,更深入体会了理论与实践、媒体报道与客观事实的脱节 。在此,我尝试基于自己有限、但贵在真实的经历,从生活化的细微视角,分享一些对俄罗斯社会的观察和理解 。
理解“战斗民族”的关键词:Ничего(“没什么”)
作为2022年的全球焦点,疫情和俄乌冲突为进一步了解俄罗斯提供了很多独特素材 。实际上,对俄罗斯而言,一进入2022年 , 民众就自发宣布疫情已是过去式了 。官方数据所呈现的居高不下的感染率、死亡率,在他们看来——用我的好友安东尼娜的话说,“只不过是一串吓唬外国人的数字而已”,“而俄罗斯人喜欢的是新鲜空气” 。当3月份莫斯科颁布被戏称为“强制摘口罩”的市长令后,出行戴口罩就显得格外突兀了 。虽然此后还经历了几波疫情高潮,但人们淡定地感染、治疗、康复,并不妨碍正常生活 。
至于突然爆发的俄乌战争,究竟是俄罗斯决策层早有预谋还是临时起意,这一问题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要说这个押上国运的选择是俄罗斯领导层的“拍脑门”决策,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于是外界试图从战前俄罗斯的种种行为中寻找有关“战争规划已久”的蛛丝马迹,然而找到的所谓“证据”也都十分牵强 。
俄罗斯是否预料到这场战争所面临的后果和代价?如今的战局是俄决策层的战略失误还是一切尽在预料中?结合在俄罗斯所经历的一些生活细节,我总觉得这一系列用理性难以解释的问题,与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曾经有这样一段广为流传的经典历史:闻名世界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年轻时担任普鲁士驻俄大使 。有一天,他独自乘车出行 , 在彼得堡郊外忽遇暴风雪 , 俾斯麦及其俄国马车夫在黑森林里迷了路,俾斯麦非常紧张 , 因为没带翻译,两人也无法用语言来沟通 。但俾斯麦发现,每次马车夫转过身来,总会眼神坚定地看着他说“Ничего”,最后马车终于走出森林 。返回使馆后,俾斯麦立即问翻译,才得知“Ничего”就是“没关系/不要紧”的意思 。此后 , 这句话被俾斯麦牢牢记住,他认为这就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最好体现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