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设计|《天书奇谭》之后 那臻于化境的黄金时代落幕了( 二 )


柯明的人物设计大量取材传统艺术 , 县官老爸由传统寿星变化而来 , 知府是年画中的灶王 , 小皇帝则取材提线木偶 , 特别是嘴部开合动作 , 狐女面上两片粉白和眼角一颗美人痣结合了戏曲花旦和彩旦 , 袁公的造型能联想到石湾陶公仔的达摩形象 。
人物之外 , 范马迪打头的美术设计也在《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基础上发展创新 。 天宫形象和玉帝摆宴基本承继了《大闹天宫》对敦煌艺术风格的借鉴 , 凌霄宝殿就是敦煌洞窟的再现 , 文东武西的各位天神直接被安排进了洞窟中的佛龛 。 范马迪之前就参与了敦煌壁画改编的《九色鹿》的美术设计 , 对敦煌元素运用纯熟 。 另外 , 《天书奇谭》也吸收了当时现代性元素 , 如天书库大门就有当年外国科幻电影的味道 , 袁公一锤子下去震荡出的波纹 , 更坐实了这一点 。
【人物设计|《天书奇谭》之后 那臻于化境的黄金时代落幕了】片子最后部分 , 蛋生变出的龙和老狐变出的虎斗法 , 虎吃掉龙后 , 观众都能想到 , 下面要么是虎把龙吐出来 , 要么是龙洞穿老虎肚子 , 就如同《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和广目天王的蛇斗法一样穿腹而出 。 经典在前 , 这里《天书奇谭》也要和前辈斗斗法 , 虎吐出的是一堆龙骨头 , 好像博物馆的恐龙化石一样 , 骨头又变成龙再去和虎打 。 上美影追求“奇、趣、美” , 一部片子又有一部片子的讲究和特点 。
《天书奇谭》还很注重细节打磨 。 有人考证袁公坐在天庭图书馆中 , 背后古怪图案是道教“五岳真形图”中泰山的标志 , 出现在此十分合适 。 太监对狐妖宣读写着“承运皇帝……仙姑甚好”等不着调内容的诏书 , 仅几秒时间 , 但处理得一点不马虎 , 这几个字的变形夸张既符合内容的荒唐 , 又不失美感 , 有一点碑体特点 , 还颇具八十年代盛极一时的现代书法运动典型作品的神韵 。
上面提到的几位再加上吴应炬大师的作曲(吴为《大闹天宫》等上美影几十部片子作曲)和上海译制片厂配音大家的献声 , 这样的神仙阵容 , 打造出一部经典 。
然而随着《天书奇谭》和两年之后上美另一部动画长篇《金猴降妖》上映 , 笔者以为 , 属于将传统文化与动画技术水乳交融、极尽精细的黄金时代落幕 , 此后十多年中国再没有自己制作的动画长篇 。
3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 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动画启蒙是中国万氏兄弟 , 1980年代 , 他满怀热忱想和中国同行探讨艺术 , 中国同行却在问怎么能把1秒24帧降到22帧 , 以及我们替你们代工怎么算钱 。 不论故事真假 , 但其背后的境况确为真实 , 中国动画人在改革大潮中也需要提高收入 , 这十分正常和正当 。
一直以来 , 上美影的主要产品是电影动画短片 , 只能在观众买票看的电影前以加片形式播映 , 这势必不会带来较高售片收入 。 当各电影厂都想着怎么拍武侠卖拷贝的时候 , 美术电影的困境自然到来 。 同时 , 动画受众观影习惯转向电视后 , 中国动画制作转变不够顺畅 , 提供不了足够数量的适应电视播放的作品 , 电影长片被分成几段在电视上播放 , 当年《天书奇谭》也被这么播放过 。 在这种情况下 , 观众转向了译制动画 。
1980年代后期 , 虽然还有《山水情》这种在艺术上被认可的片子 , 但观众反响寥寥 。 1990年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 国产动画几乎少有高水准的作品 。 虽然有被视为童年邪典的《魔方大厦》等 , 但与之前的经典比较还是粗糙 。 《金猴降妖》中白骨夫人和手下从枯骨、石头变为人型的流畅 , 这种艺术的美和技术的高度纯熟 , 国产动画多年都不太能见到 。 1999年《宝莲灯》作为多年后又一部动画长片 , 也没有达到《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的高度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