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消费下行,这家“调味品巨头”却靠卖猪饲料穿越周期( 三 )


更为重要的是,三大龙头通过行业竞争、整合以及巨大的资本投入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环保优势和进入壁垒 。
就拿受碳指标限制来说,新进入企业配套热电和蒸汽的难度较大,难以具备成本优势,已经让一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在粮食和饲料安全背景下,降低豆粕用量,采用棉粕、菜籽粕等杂粕替代一部分豆粕作为饲料成为行业趋势 。

餐饮消费下行,这家“调味品巨头”却靠卖猪饲料穿越周期

文章插图



需要说明的是,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单体分子,是支撑家畜家禽生长发育的必须营养物质 。虽然高蛋白类杂粕与豆粕的粗蛋白含量相当 , 但杂粕中的赖氨酸、苏氨酸等重要氨基酸的含量远低于豆粕 。
而为促进料粮保供稳市,同时降低大豆对国外的依存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提出豆粕、玉米减量替代计划 。
从长期来看,手握玉米原材料的梅花生物,伴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充,无论是调味品行业地位不断提升,还是受益于饲料中的豆粕替代,种种迹象表明,梅花生物的业绩或能维一个持续的增长 。
危与机并重,梅花生物的远虑与近忧
但这并不意味着梅花生物的前方道路一帆风顺 。
从长期来看,食品工业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短期内有可能受限于经济复苏和消费者趋势变化的影响 。
一方面,调味品等食品行业仅靠涨价并非万能 。作为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 , 整个大消费板块并未如预期的复苏有利,餐饮行业又与消费息息相关 。事实上,其他食品消费公司的业绩数据也都没有触底反弹的迹象 。这对于梅花生物来说,或许是不利的 。
而在另一方面,疫情养成的在家吃饭习惯 , 也在不断冲击着比如预制菜等自热食品的进入C端渠道的可能 。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预制菜市场一直以B端为主,国海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预制菜C端占比仅20% 。对于C端,所以很多新入局的企业将C端作为突破口,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
在社交平台上,不乏网友评论道,“平时买的较多的是切好的食物原材料 , 预制菜很多都是机器按照比例计算炒好的,味道一般,一个人偶尔可以吃下,一家人的话不太行 。”
餐饮消费下行,这家“调味品巨头”却靠卖猪饲料穿越周期

文章插图



从梅花生物的另一主营业务——动物营养氨基酸来看 , 抛开与消费复苏环环相扣的影响之外,无论是玉米成本价格波动 , 还是养猪的周期性,动物营养氨基酸的业绩红利受到隐藏波动性危险较大 。
而最重要的是,除了远虑之外,梅花生物还存在着一定的“近忧” 。
去年 ,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了前梅花生物董秘杨兴慧与证监会二审行政判决书,审议结果为驳回原告杨兴慧的诉讼请求,维持原判 。
这起案件是,前梅花生物董秘杨兴慧与昔日的梅花生物实控人孟庆山与之伙同操纵股价,被证监会处以三年市场禁入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三倍罚款 。
孟庆山,这位用“一粒粒味精称王”的梅花集团创始人操纵自家股票的案情也向投资者透露出其管理层的问题 。
企业不安分的另一个佐证是,近两年,一个大多数人没听过、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词——“合成生物” , 成为投资圈里最时髦的概念之一 。
这一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是一种底层技术,可以应用在医疗医药、农业食品、环保、能源和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简而言之,就是什么都能往里装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