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指南”,又一次在中国城市伤自尊了( 二 )


按说米其林指南已在过去百年得到了全球食客的认可,为何来到中国后,“美食圣经”一再跌落神坛?
从米其林指南的评价体系,我们似乎能找到一些原因 。
中餐的食材、技术、口味毋庸置疑,但相比创意,中国食客似乎更重传承 。此外,许多大厨仍然是靠“灵性”和“手感”来操控菜肴,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出品稳定性 。
为了迎合这样的评价体系,一些中餐餐厅也走上了精准和复杂的道路 , 分子料理的概念大行其道 。但米其林诞生自法国,用于衡量法餐或许令人信服,用在中国菜上有偏差也在所难免 。
米其林的评价体系最初适用于精致的法餐 。/视觉中国
我们一边吐槽米其林,一边又热衷于米其林餐厅,其实是缺少一个足够客观和权威的榜单 。
无论是大众点评黑珍珠,还是携程美食林,都曾致力于打造属于中国人的餐饮标准,可这些国产榜单,要想真正征服人心、建立权威乃至走向世界,仍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 。
不信米其林,在餐饮界我们又能信谁呢?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