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自下而上压力逆施,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
我们以为,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的根本驱动因素在于下游 。为顺应下游终端零售商的规模扩张,屠宰加工企业的整合加速,中游加工业开始通过合同生产方式向大型养殖场协议采购或自行纵向一体化扩张,最终倒逼上游生猪养殖规模化 。
屠宰加工企业整合为生猪养殖规模化提供驱动
除具备技术长进、土地资源丰富等一系列客观条件外,中下游屠宰加工企业及零售企业前期的横向整合规模化进程的主要助推因素 。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是伴随追市游屠宰加工企业的并购整合实现的 。二十世纪60年代,技术的发展、激烈的竞争环境推动了美国屠宰加工厂的并购浪潮,屠宰企业数量急剧下降,幸存下来的成为掌控行业命脉的超级龙头 。20世纪之前的美国养殖业在谢尔曼反垄断法案等联邦法案的支撑下还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 。1960s由于IBP的崛起及其引发的集约化作业生产线系统在屠宰加工厂的推广导致竞争局面再次被打破 。新的生产方式使得产量大幅提高,成本也得到降低,而那些无法适应变革的小企业和成本高居不下的大企业或退出,或被并购,开始逐渐消亡 。
自十九世纪80年代至今,屠宰加工厂的数量下降了56%,以屠宰规模在100头以下的小型加工厂退出为主,降幅达58% 。另一方面,屠宰加工厂的均匀规模及屠宰加工能力却大幅扩张,1981年总屠宰量在8700万头左右,到2011年上市到1亿多头,扩张近26%;厂均屠宰量增长近3倍,由6万多头上升到18万头左右,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 。从生猪屠宰厂的结构来看,1981年屠宰量在100万头以上的加工厂生猪屠宰量占比在60%左右,这些加工厂在存量规模上持续扩张,到2011年数量由38家下降到27家,但屠宰量占比上升至90% 。大型的屠宰加工厂普通由行业寡头所拥有,到2010年以Smithfield为首的前四大屠宰加工企业占领了国内猪肉屠宰加工领域近70%的市场份额,屠宰加工领域显现出极高的市场集中度 。
在屠宰加工企业加速整合的背后是下游终端零售商快速的规模扩张,猪肉零售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 。前四大零售商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市场份额在16%左右,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经超过50%,行业前二十的零售商囊括了近82%的猪肉销售市场 。大规模的零售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并且出于品质保证和降低成本的考虑,他们更倾向于向大型的屠宰加工企业采购,这进一步倒逼加工型企业的整合 。
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为规模化养殖形成支撑
经受行业大整合洗礼而不断盛大起来的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为了保持成本优势,并且保证生猪采购的货源稳定性和高品质,开始通过合同生产方式向大型养殖场协议采购或自行纵向一体化扩张 。孤立的小型养殖场因成本劣势、技术落后等缘故无法得到大型采购企业的青睐而逐渐退出或被并购 。
合同生产方式--牵线搭桥,纵向协作
在产业的纵向协作下,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场之间的采购交易都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进行,原来的公开市场交易在很大程度上被取代 。合同生产在1960s由Murphy Farms首次提出,随后Tyson Foods等公司将之付诸实践,主要分为两种:生产合同(production contracts)和预订协议(advanced marketing agreements) 。
合同生产模式的浮现及快速推广主要源于该模式在大规模生猪养殖时代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
一方面,生猪养殖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量大 。普通的孤立养殖户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资金来源,养殖规模难以做大 。而在合同生产方式下,大型屠宰加工企业能够为与其合作的养殖场提供担保及管理服务、猪仔、兽医服务和其他投入,降低了规模化养殖的门槛 。另一方面,当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快速增添时,所承受的市场风险也就越大 。在合同生产模式下,养殖者收到的是固定归报和生产奖励,实行定向定量的生产,市场风险很大程度上转移到屠宰加工企业身上,从而降低了养殖户承担的风险 。
相关经验推荐
- 嫦娥简笔画怎么画 嫦娥简笔画
- 公众号文章怎么转成文档 怎么把公众号的文章导出来做成文档
- 衍圣公是啥意思 衍圣公是什么意思几品
- 韩信晚年有多可怕 韩信的可怕
- 韩信咋死的 韩信怎么死的
-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海上日出这课中心句是什么?
- 纪念英雄手抄报图片简单 纪念英雄手抄报
- 小马过河简笔画 小马过河简笔画彩色
- 2022北京中考期间天气预报 北京初三天气预报
- 卡通人物头像简笔画 卡通人物头像简笔画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