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


蒙古族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

文章插图
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从小就要学会骑射 。随着时间的流逝,蒙古族人民却依然记得以前的骄傲,从来没有放弃这些从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为此蒙古人特意成了那达慕大会,通过竞争来延续草原的这一风格 。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那达慕”,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也作戏弄、玩笑解,旧时还含有“DU博”之意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那达慕”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体性的体育、娱乐、物资交流盛会的专有名称 。由于会中主要举行摔跤,赛马、射箭竞赛,故又称:“Ereyinrurbannaradum--男子三艺”(亦称“草原三艺”) 。
摔跤、赛马、射箭的演习比试,对于北方各民族来说,自古有之 , 如蒙古史诗和民间故事中便传说着许多古代英雄联姻时,必须经过男子三项竞技比试夺冠后方能娶回娇妻的故事 。不过依据历史 , 演变成有组织、有规模的三项游艺那达幕文化,却没有那么古老,而是十八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要叙述那达慕文化的历史,就必须追溯这三项游艺的由来和流传的史实 。
【蒙古族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一、三项游艺的历史典籍记载
骑射是北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赋予游牧民族的生存本领 。由于骑射技术在古代经济、政治生活中关系重大,所以对于优秀骑射手极为关注,赏赉十分优厚,以至刻碑留名,永传后世 。
如1227年竖立的《也松格碑》(称《成吉思汗碑铭》,藏列宁格勒爱尔米塔什博物馆),便记述着成古思汗在1225年西征班师途中于不哈速赤忽之地设宴款待将士时,成吉思汗侄子也松格射箭达335步之遥的盛况 。故骑射之术在北方游牧人的长期生活中,不是作为游艺竞技表演出现 , 而是与经济生活,战阵杀伐密切相连的技能培训,这种始自幼儿的教育,至明代萧大亨所着《夷俗记》的“教战”条目中仍有生动记载 。
摔跤,从汉文古籍记载看,秦汉时期已出现,当时称之为角力 。观角力戏(即摔跤比赛)是汉代风行的一种娱乐活动而且作为娱乐观赏进入中原王朝的宫苑 。北方民族的摔跤无史料记载 , 但在五十年代于陕西客省庄第140号墓出土的角力铜牌据考证为匈奴人角力,该铜牌镌刻了二匈奴人角力比赛的情景:二力士上体赤裸 , 下身穿紧腿裤,互相弯腰扭抱作相扑状 , 左右各有一匹鞴鞍辔的马,马头上方各有一棵树,两人头上还有一只乌鸦,张嘴展羽 。
这显然不是正式比赛,而是乘马旅人或牧人兴之所至,临时下马比试高低 。以此铜饰件推想,匈奴人的摔跤,无论牧野屯包,路边柳丛;无论放牧间息 , 还是连辔途中,均可一语即拍 , 双方拉开架式,进行一番角力的较量 。这种遗风,凡去过辽阔草原的牧区 , 可随时领略,并不太难 。
您可能还喜欢:
土族别具一格的饮食习惯
羌族特色饮食:洋芋糍粑待客之道
苗族酒文化 , 苗族饮酒习俗
盘点苗族节日文化大全
以上就是蒙古族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的内容,下面小编又整理了网友对蒙古族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相关的问题解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
蒙古族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

文章插图
那达慕的由来,小故事?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竞技之意 。"那达慕"是建国后的叫法,草原牧民过去把"那达慕"叫为"奈日",意思是欢乐的聚会,参加的人多则数千,少则三五人都叫为"奈日"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