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有趣的风情与传统民俗


怒族有趣的风情与传统民俗

文章插图
每一个民族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别,不仅是在传承的物质文化上 , 就是在非物质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此外 , 没一个民族的传统民俗更是让人体验不一样的感受 。
那么,在怒族文化里 , 她有着怎样的传统民俗呢?随小编去看看吧!
服饰
怒族男女服饰多为麻布质地,妇女一般穿敞襟宽胸、衣长到踝的麻布袍,在衣服前后摆的接口处,缀一块红色的镶边布 。年轻少女喜欢在麻布袍的外面加一条围裙,并在衣服边上绣上各色花边 。男子一般穿敞襟宽胸、衣长及膝的麻布袍,腰间系一根布带或绳子,腰以上的前襟往上收,便于装东西 。
怒族男女都注意装饰,妇女用珊瑚、玛瑙、料珠、贝壳、银币等穿成漂亮的头饰和胸饰 , 戴在头上和胸前 。耳上戴珊瑚一类的耳环,喜欢用青布或花头巾包头 。男子蓄长发,用青色布包头,裹麻布绑腿,喜欢腰佩砍刀,肩挎弩弓和箭包 。
民歌与舞蹈
唱歌对调也是怒族人民生活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民间社会活动,它既是怒族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是思想情感的直接再现 。每逢过节、耕种、打猎、盖房,以及欢庆丰收、举行婚礼,都要以唱歌对调尽兴抒发和尽情欢乐 。其中,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作品是:《火塘边坐唱》、《祭猎神调》、《婚礼歌》、《若登调》和《祭祀歌》等 。
怒族的舞蹈,因各地居住环境的不同,先祖来源的不同 , 而形成了不同的风貌;怒族的舞蹈,又因其历史、社会、自然、宗教等方面的原因,仍保留着较多的古文化特征 。
【怒族有趣的风情与传统民俗】福贡县怒族,长期与明代以来大量进入怒江流域的傈僳族杂居,历史上也曾与傣族共居 , 因此 , 舞蹈文化与傈僳族和傣族有相仿之处 , 舞蹈的表现形式及伴奏乐器多与傈僳族相同,动作韵律则明显可见傣族舞蹈重拍屈的印迹 。
怒族的歌舞活动要数“鲜花节”时最为盛大 。“鲜花节”又叫“仙女节”,是怒族母系氏族尊崇女性的古老遗风 。阿茸姑娘受害的这天正值农历三月十五,每年的这一天,仙女洞旁的山坡上鲜花盛开,怒江两岸三山九乡的怒族男女老少便云集山坡,采摘鲜花祭奠仙女 。在这里人们要尽情歌舞三天三夜,欢跳优美的达比亚舞 , 粗犷的嘎,奔放的库噜羌,而每次的歌舞活动都以库噜羌掀起高潮 。
传统节日
相传怒族以前每隔三年才过一个年,后来因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改为一年过一次,时间有元旦及春节前后两种之分 。年前 , 要准备好烧柴、杀猪、煮酒、舂粑粑、打扫卫生 。过年的第一天晚上,要请长者吃饭 。新年第一天的凌晨要打祖先水,第一碗饭要让狗吃 。初一至初三不串门 。春节期间,老人在火塘边饮酒唱歌,青年人则射弩、摔跤、打秋千、弹琴跳舞 。
柔若人的节日有春节、火把节、七月十四、新米节、祭山林节等 。祭山林一般在正月初四五举行 。此项活动只限于男性参加,牺牲为黑羊 。此外,柔若人的贺新房也很有特点 。当木楞房的四壁还没有开设门窗时,主人要杀只鸡,请巫师祭新房,后用斧头在木楞房的一壁砍出个洞 , 装上门 。当天,村里人都主动带着鸡、酒、肉前来祝贺,饮酒,欢歌跳舞 , 通宵达旦 。碧江怒族在农历腊月二十九要祭谷神,三十则要祭雨神 。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正当杜鹃花盛开的时侯,怒族人便要为“仙女”过节,此节又称“鲜花节” , 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地区民间传统节日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