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正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 , 舞蹈也是如此 , 现今存在纳西族文化中的民间舞蹈已经越来越少 。人们常把民间舞蹈称作“艺术舞蹈之母”,纳西族是生活在云南西南的一支古羌族后裔 , 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
纳西族的民间舞蹈分为歌舞、乐舞、表演性舞蹈、宗教舞蹈四类 。
(一)歌舞
纳西族的民间歌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热美磋》、《喂默达》、《阿丽哩》等 。其中《热美磋》俗称“热热磋”或“窝热热” , 属于世界上稀有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歌舞的活化石 。此类歌舞都边歌边舞,随着轻松的舞步,一人领唱众人和 。
《喂默达》的舞蹈形式有两种:一是半圆圈式 。男女舞伴围成半圆 , 由一歌手领唱带头 , 其余依次以后者右手搭于前者左肩,跟随其后,左手自然下垂,按逆时针方向,踩着歌唱的节奏缓步行进 。每至乐曲的最后一拍,众人躬腰、点头、踏步一次 。第二种是双半圆式 。男女分开 , 各成半圈,男队手式同前,女队手牵手,按逆时针方向行进,男女各有一领唱领舞者,两队相互对歌不断变换图形,或成圆圈,或走“龙吐水”,或作“绕麻花”等 。
《阿哩丽》是一首新歌舞曲 。建国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七支队的政工于部,为有效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 , 在原纳西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成 。其曲调旋律流畅、节奏明快,舞步轻松活泼,易唱易跳 , 男女老少都很喜欢 。在丽江每逢年节喜庆之时,随处可听到阿哩丽的欢歌 , 可见到跳阿哩丽的人群 。唱跳时,由一歌手领唱 , 众人相和,舞者手牵手围成圆圈 , 按逆时针方向行进,依一定规律甩手踢脚,气氛欢快热烈 。歌词均为五字一句,特点是先唱后三字 , 再从头唱整句 。这是纳西民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著名的纳西族民间歌手有和锡典、李秀香、杨积礼、杨德华、和耀淑、和玉炳等 。
(二)乐舞
乐舞即用乐器伴奏而无歌唱的舞蹈,分为“打跳”,《白沙细乐》中的古乐舞 。打跳古称踏歌 , 俗称打腊利 。常用的伴奏乐器有塞萧(直笛)、横笛、葫芦笙 。打跳动作有三打脚、合脚跳、甩手跳、三步三摇晃等 。白沙细乐有三个乐章是乐舞,即《坎磋》、《跺磋》、《跺麻磋》,此类舞蹈全部用于丧礼 , 边奏边舞或交替进行 。
(三)表演性舞蹈
麒麟舞,纳西语叫麒麟蹉 。明、清时传人丽江,属中原道教艺术 。经历代纳西艺人加工、发展、再创造而成为纳西族民间艺术 。
它以舞蹈为主,融乐、舞、戏、画、编于一身 , 是纳西族人民十分喜爱的综合性民间艺术 。每年重大节庆都有表演 。整套组舞分《寿星拜祝》、《彩云·南现》、《花马报春》、《鹿鹤同春》、《麟凤呈祥》、《牦牛现(献)瑞》等场 。有的地方还表演《狮子滚绣球入双猴挂印尼龙戏夜明珠》等场 。
勒巴磋 , 意为勒巴舞或跳勒巴 。是一种大型的,带有宗教祭祀色彩的风俗性歌舞,歌时不舞、舞时不歌 。在丽江塔城一带广为流传 。勒巴舞共有12套40多种跳法 。
库蹉、噜蹉 , 意为跳年或祝岁舞 。“噜蹉”意为跳龙 。在丽江鲁甸一带流传 。其风格与勒巴舞极为相似 。
【多姿多彩的纳西族舞蹈文化】(四)宗教舞蹈
东巴舞,纳西族东巴教东巴在举行迎神、驱鬼、祭祀、婚礼、超度等仪式时所跳的舞蹈 。有300多种跳法;东巴经有著名的舞蹈教程《磋姆》专书 。
相关经验推荐
- 多姿多彩的仫佬族山歌艺术
- 多姿多彩的柯尔克孜族乐器文化
- 丰富多彩的怒族歌谣文化
- 普米族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
- 丰富多彩的基诺族舞蹈文化
- 丰富多彩的阿昌族中秋活动
- 纳西族成年礼又叫穿裙礼,俗称踩猪膘
- 东巴画是纳西族文化艺术的一项
- 东巴纸是纳西族最重要的写经用纸
- 丰富多彩的高山族歌舞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