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茶字篆书怎么写( 二 )


《茶经》写作修订历时14载,大约成书于775年(也有说法认为,陆羽于765年完成《茶经》,775年以后再度修改,780年后定稿),传播数十年后,出任湖州刺史的于?(于?791年任湖州刺史,且根据史料分析,其茶山诗是在任湖州刺史期间所刻)为何还用“荼”字呢?
这说明在当时,可能“茶”与“荼”两字并用 。另外一种解释,笔者认为与出版技术的发展有关 。东汉蔡伦造纸,隋唐有了雕版印刷,不必像先秦时期必得仰仗钟鼎碑石来记录历史事件 。此时,碑刻更多地转化为金石欣赏艺术,所以,于?的“茶山诗刻石”作“荼”字,是一种艺术手法,体现的是艺术家的一种复古情怀 。
唐代以后的宋元明书画,延至晚清民国,都有艺术家以“荼”指“茶” 。吴昌硕书法《角茶轩》中的“茶”也是多一画,写作“荼” 。甚而当代不少书法家在写“茶”字时也会写作“荼” 。可见,在表达“茶”的意思,书画家或出于审美之故,多用“荼”,而文人学者出于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则统一用“茶” 。
顺便提一句,说到现当代艺术家用“荼”字,大家最熟知的要数吴冠中的笔名:吴荼茶 。根据吴冠中年表可知,1938年,吴冠中在国立艺专预科结业,升入本科学油画 。这一年,他开始用“吴荼茶”为笔名,后改为“荼”,成为画作上的签名 。但何以用“荼”为别名,吴冠中并未给过解释 。
有艺术家分析,曾经留学法国的吴冠中 , 对梵高尤为崇拜 。吴冠中曾经说过 , “梵高用红色画树 , 那旋转奔放的运笔直指夜空 , 那强烈豪迈的情感 , 那沉着、浓重的红色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妙境 。”或许可从这段话中看出吴冠中用“荼”为笔名的端倪,当然,此时的“荼”似乎与“茶”的关系不大了 。

###其它资料参考###吴昌硕篆书作品如下: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 。
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 "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
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 , 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所说:"与同时代艺术大家比 , 吴昌硕是承前启后、比较全面的一位巨匠 。"
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 , 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1927年11月29日,吴昌硕逝于上海寓所 。
吴昌硕作品有《临石鼓文》《跋邓石如四斋铭》《跋邓石如四斋铭落款》《吴昌硕篆书唐诗三种》等 。

###其它资料参考###篆书是吴昌硕的名世绝品 。其篆书早年师承杨沂孙,30岁以后广泛地从秦汉刻石中汲取营养,同时开始《石鼓文》的临习,从此逐步深入,终身不?。?以一日有一日之境界,至60岁左右,确立个人面目 。70岁以后,人书俱老,个人风格进一步成熟和强化 。昌硕的篆书在保留《石鼓文》笔势圆融、风格朴茂的基础上,破其结体平稳方正为错落狭长,以上下左右参差取其势;用笔浑朴厚重,圆劲中而寓方折 , 起笔藏锋回护,行笔圆润充实,收笔或戛然而止或轻顿缓提;章法上,横无列、纵有行,字距行距紧凑,疏密有致,避让得宜;墨法上 , 饱墨铺毫意韵生动 , 偶尔墨尽笔枯亦任其自然 , 愈发添得苍莽朴拙之趣 。吴昌硕的篆书植根于《石鼓文》,既能陶铸变化又能旁征博引于其他艺术门类 。所以,无论他的隶、楷、行草还是绘画、篆刻等都能以气象博大取胜 。其篆书代表作有《临石鼓文轴》、《天帱山高联》、《竹人世讲联》等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