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茶字篆书怎么写( 六 )


民国四年(1915年) , 上海“题襟馆书画会”推先生为名誉会长 。
民国六年(1917年),吴昌硕继配施氏夫人在上海去世 。
民国九年(1920年),日本长崎首次展出其书画,东京文求堂继刊《吴昌硕画谱》,长崎双树园刊行《吴昌硕画帖》 。诸乐三列为门弟子 。
民国十年(1921年) , 赴杭西泠印社宴集 。《汉三老碑》被日商购去 , 与西泠同仁奔走呼吁,作画义卖,终募款八千大洋将碑赎回 。日本朝仓文夫为范铜像 。
民国十二年(1923年),潘天寿由诸闻韵引见来谒,撰联以赠 。门弟子陈师曾去世 。
民国十四年(1925年),沙孟海由王贤引列为门弟子 。为已逝师友周闲遗作《花卉长卷》作引首并题 。
病逝上海民国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逝于上海寓所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一月,迁葬于浙江余杭县塘栖附近超山报慈寺西侧山麓宋梅亭畔 。
人物成就篆刻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 。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 。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
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影响,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 。刀融于笔,篆刻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 。上取鼎彝,下挹秦汉,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 。
吴昌硕在继承前人冲刀法和切刀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诸家之长,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 。这种刀法灵活多变,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这种多变的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 使他的篆刻刀法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凸现了出来 。
残缺刀法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 。我们知道,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 , 变得残缺不全 。恰恰是这些残缺给我们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是自然的造化使然 。吴昌硕善于巧夺天工,在传统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 , 并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 。
主要篆刻作品 :《寿山老坑巧色雕狮钮》《作了天下事》《读遍千古书》《好学为福》《黑青田》《一月安东令》《湖州安吉县》《泰山残石楼》《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暴书》《千寻竹斋》《千寻竹斋》3刻《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安吉吴俊章》《雷浚》《鲜鲜霜中菊》《归仁里民》 。
绘画内容
绘画的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 。前期得到任颐指点 , 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 。其作品重整体 , 尚气势,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 。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吴昌硕自言:“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