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司马南现象,说明国人认知发生改变,联想倒不了,敢说话的人不多

联想|司马南现象,说明国人认知发生改变,联想倒不了,敢说话的人不多

文章图片

联想|司马南现象,说明国人认知发生改变,联想倒不了,敢说话的人不多

文章图片

联想|司马南现象,说明国人认知发生改变,联想倒不了,敢说话的人不多

文章图片

联想|司马南现象,说明国人认知发生改变,联想倒不了,敢说话的人不多

文章图片


至于联想的零零总总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 事实已经逐渐明了 , 连胡总编胡大Ⅴ的口风都开始发生转变了 , 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背后有股无形的力量 , 也说明司马南轰的这七炮起到了作用 , 当然这不仅仅是针对联想 , 而是向众多有类似情况的企业敲了一回边鼓 , 争论了这么久 , 大媒一直没有出来定调 , 说明这一事件很有讨论价值 。

虽然时代不同 , 但企业不能总是向钱看 , 联想应该比任何企业发展的更有骨气 。八九十年代中国科技基础还很薄弱 , 不要说产业发展 , 就连办事机构发工资都很困难 , 为了让企业活过来 , 企业转型是那个时代环境所逼的 , 走贸工技路线大体上来说方向是对的 , 因为那时候国家很穷 , 不可能在这方面投入很多 , 因为民生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 。
联想应该是我国发展最早的一批科技企业 , 联想的前身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支柱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 , 成立日期为1984年公司名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支柱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 因为那个时候的电脑只能在英文环境下运行 , 所以业务发展举步维艰 , 直到1985年倪光南在柳传志的邀请下 , 带着他的“汉字系统”加盟公司 , 才一举打开中国PC市场 。

有数据显示 , 当时的一张联想汉卡可以卖到1300元 , 利润可以达到700元 , 从1985年到1987年仅仅出售联想汉卡所得利润就高达1237.5万人民币 , 到1994年 , 联想的销售额就达到47.6亿元 。

看到公司发展不错 , 在1993年倪光南就开始筹办芯片部门 , 当时的目标就是直指英特尔 , 有知情人士透露 , 在当时汉卡销售业绩很不错的时候柳传志还是比较支持的 , 但是后来由于大量的国外品牌电脑进来 , 导致了联想汉卡销量业绩出现下滑 , 再加上当时国内没有任何的造芯条件 , 所以柳传志和倪光南在路线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 后来两人越闹越僵 , 直到1999年倪光南被联想解聘 。

当时倪光南的离开 , 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行业震动 , 因为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倪光南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 , 但是现在看来倪光南院士还是很有前瞻性的 , 如果早点在芯片领域发力 , 也许我国PC芯片将是另一番光景 , 至少说没有那么多的专利壁垒 。
没有了倪光南的障碍 , 联想也正式大踏步地迈上了贸工技之路 , (联想在转型上的争议在这里就不再阐述了 , 网上有很多) 。 随着我国电脑的普及再加上学校等机构指定采购上的扶持 , 联想在知名度和销量上也开始大幅提升 , 有了钱的联想开始大刀阔斧的向海外发展 , 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 , 一举完成了从国内到国际的转变 。

但是 ,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 很多企业在发展壮大后 , 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 , 比如华为最早开始也是从买办开始 , 从捣腾座机到交换机 , 然后到研发交换机 , 最后到完全蜕变成一家以ICT为核心创新公司 , 顺利的从贸工技转变成技工贸 , 如今的华为已经是世界型科技巨头 , 不但掌握着5G领域众多必要专利 , 还在数字能源领域、智慧城市领域等多个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 , 同样钱没有少赚、但核心技术也掌握了不少 , 虽然联想也有上万件专利 , 但是真正能够成为必要专利的又有多少呢?收购摩托罗拉就是一个例子 , 拿高价收购了很多专利 , 但似乎并没有用到刀刃上 , 有专家调侃联想这一操作是一种有病的做法 , 从这一点来看 , 联想主要走的是贸工路线 , 在技术上投入确实还是有些不足 , 如果只是走贸工也就算了 , 但是大力发展信贷金融业务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