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走失风声的约定


民间故事:走失风声的约定

文章插图

民间故事:走失风声的约定

文章插图
南宋淳熙年间,宰相王季海奏请孝宗皇帝,请求启用浙江富阳人汪玉山为主管科举考试的官员----大宗伯知贡举 。孝宗皇帝恩准后 , 王季海立即给汪玉山修书一封,催促他接到信后火速到京赴任 。
话说汪玉山接到王丞相的书信后 , 不敢怠慢,立即收拾行囊,准备出发 。临行前,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谁?他的至交好友黄朝忠 。汪玉山与黄忠朝可以说是贫贱之交,两人志趣相同,见面常有说不完的话 。汪玉山知道黄朝忠很有才能,只可惜他命运不佳 , 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俗话说,糟糠之妻不可弃 , 贫贱之交不可丢 。汪玉山现在就要到京城走马上任了,他怎么能够忘记贫贱之交呢?
临行前的当天下午 , 汪玉山和黄朝忠一起漫步来到富阳城外的慈善寺 。过去他们经常在这里谈古论今,谈诗论文 , 寺院里的和尚同他们都很熟悉 。当天晚上,由于天太晚他们没有回家,寺院的主持给他们安排了一间又干净又清静的的禅房 。两人在禅房一直谈到三更天 , 仍然有说不完的话 。
民间故事:走失风声的约定

文章插图
汪玉山和黄朝忠晚上住在寺院
这时夜深人静,四周围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息 。汪玉山附在黄朝忠耳边悄悄说道:“黄老弟,我知道你很有才华 , 但多次考试却未能如愿 。我这次奉旨到京城赴任,主管科举考试 。为了能让你如愿一?。?我愿助你一臂之力,也不枉为我们相好一场 。”
黄朝忠说:“好当然是好,可你怎么帮助我呢?”
汪玉山想了想说:“这样吧,今天咱们约定,你明年参加科考时,第一场考试你务必在文章开头的第一段话里连用3个‘之’字 。阅卷时 , 我只要看到这个记号,保证录取就是了 。”
黄朝忠听罢高兴地说:“好,一言为定 。”
汪玉山伸出手掌说:“我们击掌为誓 。”
黄朝忠说:“好,击掌为誓 。”
随后,黄朝忠说:“汪兄 , 大恩不言谢,日后再图报答 。”汪玉山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两人又说了阵儿闲话,直至五更天才打了个盹 。
第二天一大早,汪玉山即启程赴京 。一路上 , 他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很快便到达京城,走马上任 。此是后话不提 。
再说,汪玉山走后,黄朝忠对明年的科举考试信心百倍 。尽管他知道汪玉山到时肯定会助他一臂之力,但他依然夜以继日地刻苦读书,积极备战科举考试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
第二年春天 , 科举考试开始后 , 汪玉山没有忘记自己对黄朝忠许下的承诺 。阅卷时,他有意寻找黄朝忠的文章,果然找到了在第一篇文章开头连用3个“之”字的考生 。他大概看了一下文章的内容,就有意在各位考官面前夸奖这篇文章如何如何的好 。在他的关照下,这篇文章的作者不但被录用 , 而且被排在了前20名 。可谁知等到考官们拆开密封卷后 , 方知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好友黄朝忠,而是一位素不相识、名叫“林志华”的考生 。黄朝忠则再次名落孙山 。这是怎么回事,汪玉山百思不得其解 。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 , 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
发榜的当天晚上,黄朝忠来到汪玉山家,生气地质问汪玉山道:“我们相好一场,你不帮忙倒也罢了 , 为什么要欺骗于我?”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