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皇权的变异与宦官专权的黑暗


太监:皇权的变异与宦官专权的黑暗

文章插图

太监:皇权的变异与宦官专权的黑暗

文章插图
帝王用于后宫服役的男性仆从 , 通称宦官 。关于宦官的称谓 ,  约有二十几种 。先秦时一般称寺人、阉人、阍人 , 战国秦汉时期 又称宦人、宦者 。
太监:皇权的变异与宦官专权的黑暗

文章插图
这些人最初是作为宫廷仆人使用,后来逐渐参 与后宫的管理或宫廷诸事务的决策,成了内廷官吏,所以称为 “宦官”,并成了一切宦人的通称 。同时,相对于外廷官吏,他们 又被称为中官、中臣、中涓、中使、内臣、内监、内侍等 。唐代 始置太监 , 为内侍官职之一,明代专设宦官二十四衙门,各署设 掌印太监、秉笔太监等,这时只有这些掌有权势的高层宦官方能 呼为太监> 到清代,太监权力削弱,成了宦官的通称,宦官的称 呼反而日益少见 。历代对宦官的辱骂性称呼,则有阉竖、刑余、腐 人、老宫等 。宫廷中面称宦官,一般呼曰“公公” 。
【太监:皇权的变异与宦官专权的黑暗】最初使用的宦官,并不一定是被阉割去势的男子,西汉时仍 是如此,“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 选”(《后汉书·宫者列传》) 。如曹参、灌婴都曾任刘邦的“中涓”,与 他一起打天下 。宦官一律使用阉人,始自东汉,“中兴之初,宦官 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同上) 。
宦官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发展的产物,它与专制制度本身一 样,也被神化过,认为在帝星的旁边有四颗星,就是宦官星,“宦 者四星 , 实在帝座之侧 , 先王取象,肇建厥官”(《册府元龟.内6 部第一个给宦官单独列传的史学家范晔就这样认为:“《易》曰 ‘天垂象,圣人则之 。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故《周礼》置官,亦备其数 。”( 《后汉书.宦者列传》)实际上,早在《周礼》成书之前的夏殷时代,奴隶主贵族就较普遍地制造和役使宦官了 。只不过 《周礼》较详细地记载了寺人、阍人、涓人等的设置及其职责,说 明西周以来王宫已大量使用宦官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形成,秦 汉以来就形成了完备的宦官制度,直至1926年溥仪小朝廷被赶出 紫禁城,宦官以及宦官制度才完全消失 。
古代宫廷普遍使用宦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让他们承担宫 内大量繁重的体力杂役,“所司者不过阍闼洒扫使令之役' 宫廷 中的宦官绝大部分就是从事这种体力劳动,一年到头不得休息,不 啻在宫中服苦役 , 二是保护后宮女子的贞洁 。帝王为了隔绝宫中 成千上万的后妃,宫嫔,不让她们与皇帝外的任何正常男性接触, 经过阉割的宦官 , 既能在官中眼重役,又不能与宫中女性相交 。所 以皇帝使用宦官,可以保证他对后宫女子的独占性 。“寺人掌王之 内人及女宫之戒命”(《周礼·天官》“宦者 , 养也,养阉人使其看 官人”(《昭明文选》注)这都明白交待了宦宫的特殊用途 。
明清之 际的思想家主夫之总结“宦宫之盛,由于宫娱之多”(《日知录》卷 9),从一个方面道出了历代宦官队伍庞大的原因所在;三是有些帝 王认为宦官较他人更值得信赖 。“以其体非全气,情志专良,通关 中人,易以役养” <《后汉本·宦者传》“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 任' ( 《汉书·佞幸传》)号称“宦官王国”的南汉,其后主刘嵌就 说:“群臣皆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 , 惟宦者亲近可任Z他在 国内专设K蚕室”,置阉工100多人,凡朝臣中才略堪用的,一律 先行阉割,甚至科举及第的状元,也是先阉而后任官(《新五代 史》卷65)这些帝王往往抛弃朝臣而宠任宦官,令其参预机密,草拟诏命,或外出代表天子巡视、监军 。结果出现了宦官专权祸国, 走向了历史的反面 。诚如司马光分析所论,宦官“出入宫禁,人 主自幼及长,与之亲狎,非如三公六卿,进见有时,可严惮也 。其间复有性识儇利,语言辩给,伺侯颜色,承迎志趣,受命则无违 迕之患,使令则有称惬之效” 。(《资治通鉴》唐纪79)封建帝王就是 看中了宦官善于迎合、盲目效忠而加以大量的使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