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怎么养茶壶( 五 )


2.不论新壶 , 旧壶,用开水切茶后,壶体表面温度较高,此时可用湿毛布,或干净湿布,擦抹壶提 , 水印旋擦旋干,反复多次,壶温稍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于壶体光润 。如此坚持三四月后,新壶大体可发“黯然之光” 。
3.茶壶长期不用,或因疏忽未及时将茶渣倾出,发生霉变或产生异味,可在消除霉味变异味茶渣后,注满开水,稍晃数下倾出,旋即没入凉水中,异味可处,若一次不行,可反复2-3次,总会有满意效果,且不用担心茶壶会因热凉急变而发生暴裂 。这就是古人所说:“壶宿杂气 , 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水泻之,元气复矣 。”
4.茶壶最怕沾上油污搞得脏兮兮的 。明人周高起就指出:“若腻滓烂斑 , 油光烁烁,是曰和尚光,最为贱相,”如果这,就如同让西施蓬头垢面一样 。壶体若沾上油污,可用手摩挲擦去,若油污过重,亦可用细布稍沾洗涤剂轻轻擦拭,然后再用手摩挲,让壶体发光,出现本质美感 。但古壶古物就没有必要去该头换面,留下古美感也是体现年龄的具证 。总之要对具体对象具体正确处理,不能作一法律 。
5.不要将茶渣长期存放在壶内的方法来养壶,虽然紫砂茶壶有越宿不馊之说 , 但时间稍长 , 仍然会发生异味,特别是夏天茶叶更易发酸发馊,这样会影响壶内茶山的形成和积累 。把茶汤留在壶内阴干,日久累积茶山 , 也要注意适时适度分寸掌握,以茶汤不变质为宜 。
6.台湾已有一套完整的符合台湾茶道的养壶,用壶方法:
黄墩岩编著的《中国茶道》一书就用壶养壶有如下文字:
壶的保养通称为“养壶”,养得目的在使其能善于“蕴味育香”,并使其壶能焕发本身浑朴的光泽 。此乃由于陶壶有吸水性,若是长期吸附茶质,确“助茶”的功能 。
对于茶道中人而言,养壶绝不是品茗的目的,但一把维护得法的茶壶,能够提升品茗目的之实践,却是被肯定的 。
养壶就如同培养树苗般 , 掩苗助长则难免有失自然形成之功 , 所以养壶也不必急于一时,只有要平常多加使用并维护得法,就能如同接受天地自然滋养的幼苗,不必人为附加补养也可成器,而且更加珍贵 。
这样养紫砂壶不科学
大师分析不科学的紫砂壶养壶法:好壶是养出来的 , 但是很多壶友对于如何养壶不是很清楚,也有不少壶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整理了五种不科学的养壶法和大家分享 。
干擦法 。泡茶时趁壶身热将茶汁淋在壶身上,等茶汁倾倒出后,用干茶巾来回擦拭 。这种方式养的壶 , 变亮较快 , 但养成后,最怕人的手气、水气,一旦沾到了壶面,养成的光泽容易褪去,导致壶面光泽不匀 。
包浆法 。泡茶时将茶汁淋在壶上,认为壶多淋几下 , 就能多吸收一些营养,且不擦不刷 。久而久之,壶被一层茶垢包起来,壶表面变得腻黑而无美感 。
勤刷法 。泡茶时淋茶水在壶上,趁壶热吸收之际,用毛笔或小刷子,勤加刷洗,使茶汁均匀刷在壶上,好像是刷皮鞋,其实是一种假亮 。
湿擦法 。壶身热时用茶巾沾茶水擦拭壶身,不断地推搓 。这种方法就好像擦皮鞋,将茶汁一层一层擦在上面 。养亮后,如果久置半年以上不用,光泽会逐渐褪去 。
茶垢法 。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是紫砂壶要用茶垢来养护,泡完茶叶后把茶叶放在壶里几天,有时候忘了倒掉,壶内会发霉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养壶法 , 真正养壶 , 泡完茶后壶内要洗干静,放在通风的地方 , 保持壶内干爽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