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太监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清朝时期,太监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文章插图

清朝时期,太监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文章插图
太监,作为封建皇权社会的特有产物,指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封建社会皇室役使的官员或者奴仆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太监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紫禁城中形成了最多3000人的庞大太监队伍 。
鉴于明朝太监擅权专政和其具体工作性质、服务对象的影响作用,清朝统治阶层对于清宫太监有着非常高的质量要求 。太监作为清宫服役人群的主体之一,是诸多宫廷事务的承担者与执行人 。由于正常的人事代谢,清宫每年都要大量引入太监以作补充 。而净身是太监入宫当差的最低限制 , 为此,清朝时期制定了严格的净身制度,并随着具体情况的发展而随时调整和完善 。
太监并不是中国的特产 。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朝鲜,乃至整个亚洲都有太监 。只不过,古代中国将太监制度发展的更为完善,执行的更为彻底,封建皇族对于太监的笃信更加根深蒂固 。
太监也称宦官 , 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又称寺人、阉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 。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 , 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然后宦官就开始被称为太监 。到了明朝时期 , 宦官的权势日隆,当时的人们才对宦官予以“太监”的尊称 。
清朝时期,太监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文章插图
太监制度几乎和中国封建制度同时产生和发展,据文献考究,宦官制度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等古典书籍中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 。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 。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 , 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 , 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
封建社会发展到清朝时期,入关住进紫禁城的顺治皇帝模仿明朝制度,设立十三衙门统管太监事务,然后随着清朝的逐步发展,将太监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太监管理制度 。其中,太监的净身管理作为太监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成为该制度中的重中之重 。
【清朝时期,太监不是一般人能做的】01 严格的净身程序和管理规定
净身是清朝时期普通民众想要进入清宫 , 成为清朝皇室服务人员的最低标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奴仆的必要标志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唐甄在其所著的《潜书》中曾经这样描述“太监”这个特殊人群:
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
在所有人眼中,包括太监自己都对太监有一个轻视甚至鄙夷的看法和态度 。可正因如此,身体缺陷的太监们才会被封建社会统治阶层认为是卑贱的奴仆象征,才能更加显示出等级分明、尊卑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 。也就是说,封建社会统治阶层为了显示自身的特殊性和高高在上,就连服侍自己吃喝拉撒睡的奴仆也是区别于常人的特殊人群 。
毫无疑问 , 这是封建专制体制下的变态心理作祟,但这种心理竟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 说明太监制度对于封建专制体制也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正面影响 。
2、“男女有别”思想下的必要手段
在封建皇权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 , 封建帝王偌大的后宫中,嫔妃数量庞大,为了避免后宫丑事的出现、避免高高在上的皇帝会有“绿帽”情况出现,就只能通过特殊办法来限制此等情况的出现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