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的茶文化如何??
文章插图
唐朝的饮茶文化,你知道多少呢?在我国的饮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 。自从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即陆羽撰写的《茶经》问世以后 , 饮茶也逐渐由渴饮、药饮而进入品饮,讲其色 , 品其味 , 视其雅,成为生活中的一种艺术享受 。唐代中、晚期 , 己改变陆羽始创的“煎茶法”,采用“点茶”方式,到了宋代,在前朝点茶的基础上 , 形成斗茶,更加丰富了生活情趣 。北宋蔡绦的《铁围山丛谈》中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即徽宗时益极新出,而无以加矣 。”宋徽宗对饮茶就很研究 , 他不仅写过《大观茶论》,也爱好斗茶技艺 。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内写徽宗的一次演技情况:“宜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葵巳 , 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 , “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沸,少顷,自乳浮盏面,如疎星淡月 。顾诸臣曰:“比自布茶 。饮毕,皆顿首谢 。”金海陵王完颜亮,也曾“点茶 , 延接儒生”,被视为完颜亮的德行技艺,点茶技艺传到日本以后,逐渐形成了至今仍流行的以“和、敬、清、寂”为宗旨的“茶道”,保留了唐宋时期士大夫们的一些饮茶情趣 。据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宝器衣物帐》碑记载,地宫安放的唐懿宗、僖宗皇帝供奉茶具有:“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 。龟一枚 , 重二十两 。盐台一副 , 重十三两 。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 。茶碾子、茶罗匙子副七事 , 共八十两……琉璃钵子一枚,琉璃茶碗托子一副” 。另外还有长柄银勺、银则、菱弧形银方盒、盘圆座银盐台,无疑都属茶器 。还有 , 秘色瓷器中的小碟、琉璃器中的盘子 , 也可视为唐代宫廷饮茶器具 。第一个步骤:准备工作——烘干茶饼 鎏金飞鸿球路纹银笼子唐代饮茶用的“茶叶”,要经过加工,压制成茶饼,平时,用纸或蒻叶之类包存,放在茶笼里 , 挂在高处,通风防潮 。饮用时,随手取出,如果茶饼己受潮,还需要将茶笼放在炭火上稍作烘烤 , 使茶饼干燥,便于碾碎,普通的茶笼用竹篾编制 。法门寺所出的鎏金银笼子 , 制作精美,通高l7.8厘米,口径l6厘米,腹深l0.2厘米 。笼底焊有四足,笼子体积不大,笼内衬放蒻叶,用以防潮,据估计,笼内能盛放四五两小串茶饼 。第二个步骤:烧水 唐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唐代煎茶,首先要用炉煮水 。唐代陆羽在其《茶经》中这样说道:“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 。又说:“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 。”表明风炉通常由铜、铁 , 甚至揉泥制作而成 。而这件唐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乃是宫廷御用茶具,无论是材料与制作 , 还是工艺与装饰,都非常讲究,是民间风炉所无法比拟的,它为研究唐代宫廷茶文化提供了最好的物证 。壶门高圈足银风炉,通高为56.0厘米,盖高31.3厘米,口径17.7厘米,炉身高25.2厘米,全重3920克 。通体素净 , 钣金成型,由盖和身组成 。炉盖的顶部有三层银片做成仰莲瓣 , 并承托锥顶状莲蕾 。盖面为半球形,上部镂空 , 还有两层莲瓣 。盖沿有渐收的三层棱台 。炉身系敛口,深腹,筒状,平底,圈足 , 其口沿亦有三层渐收的棱台 。腹部上小下大,有稳定感 。腹壁分内外两层;内层与炉底铆接;外层亦作圈足 。腹的下部有六个壶门,以利通风发火 。炉底与炉壁铆接,下焊十字铜片,以承托木炭 , 供燃烧生火 。炉身两侧 , 各装一个提耳,以便移动 。出土时,盖面贴有封签,墨书:“大银熏炉 , 臣杨复恭”字样 。表明这件高圈足座银风炉,是由杨复恭奉献的 。唐系链银火筋唐系链银火筋,筋,又称箸 , 俗称筷子 。火筋,煎茶时生火挟炭的器具 , 所以,火筋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茶具 。而古人对茶具的认识,又不同于今人,古人认为凡与烹茶饮茶有关的器具,都称为茶具 。这样,煎茶烧水时生火加炭用的火筋自然也就归纳到茶具中去了 。古代特别是唐宋期间的一些茶著中,凡提到茶具时 , 都提到了火筋 。系链银火筋,通长27.6厘米,上端径0.6厘米,下端径0.3厘米,链长10.3厘米 , 全重765.0克 。整体呈圆柱形,上粗下细,链为银丝编成 。火筋上端顶部为宝珠形,其下有凹槽 , 环鼻嵌入其中,将两筋用链系结成一体 。这件火筋,造型设计精巧,风韵雅典 , 充分体现了唐代制造金银器具的高超工艺水平 。火筋,在陆羽《茶经·四之器》中称之为火筴,并说:“火筴 , 一名筋,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鏁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其意是说,火筴鏁又名筋 , 和常用的相同,圆而直,长一尺三寸,顶端扁平,不用“葱台勾”之类装饰物 , 用铁或熟铜制作而成 。这里说的火筋 , 乃是民间用的茶具,而作为宫廷或达官贵人的家用的火筋,常用金银制作而成 。这件火筋作为唐皇朝向佛供俸 , 祈求海晏河清、国运昌盛的茶具之一,其珍贵是可想而知的了 。第三个步骤:碾茶 唐鎏金壶门座茶碾取出的茶饼,需要碾成细末 。地宫所出的茶糟子和碾子,便是用来碾碎茶饼的 。在《衣物帐》上记“茶槽子、碾子”,而在实物上,前者却錾文“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碾子一枚共重廿九两” , 后者则錾文“碢轴重一十三两” 。唐代的茶槽子与现在的药碾槽形状相同,槽身如船身 , 横断面成V形,底部弧形,两端上翘,便于碾子往来移动 。槽子通高7厘米,最宽处5.6厘米,长22.7厘米 。碾子之称碢轴,因碢与砣同音 。石砣即石制碾轮 。碾子有轴,手执推动,轴长2l.6厘米,碾轮边尖,轮径8.9厘米 。第四个步骤:筛茶 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银茶罗茶饼在茶槽中碾碎成末,尚需过罗筛?。?罗筛是点茶程序上很重要的一道工序 。陆羽倡导的煎茶 , 是将茶末放在鍑内烹煮,不严格要求茶末的粗细 。唐代的点茶 , 茶末放于碗内,先要调膏极匀,以茶瓶煮汤,再注汤碗中 , 经过拌搅碗中之茶便能产生粘懈适度的胶体状态,如果茶末很粗,或粗细不匀,拌搅时就得不到较佳效果,因此,茶罗子成为点茶的关键茶具 , 古代茶罗的实物过去没有见到过,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件,确是十分难得 。茶罗分罗框和罗屉,同置于方盒内,上层的罗框上尚残存一些用丝线织成的纱罗 , 网眼极细密,说明唐时已注意到茶末颗粒的一定细皮,下层罗屉,接受筛下的茶末 , 可以拍出盒外 。罗框长11厘米,宽7,4厘米,高3 , l厘米 。罗屉长l2,7厘米 , 宽7,5厘米,高2厘米 。第五个步骤:调茶 伎乐纹调达子调达子作为茶具,主要供调茶、饮茶时使用,这是因为古代饮茶犹如吃茶一般 。据三国魏·张揖《尔雅》记载:饮茶时,先要将加工好的饼茶,“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 。”此外,也有用椒、桂、盐等作佐料的 。调达子就是先将茶末放入其内,加上适当佐料 。然后,用沸水在调达子内将茶等调成糊状;再加沸水调成茶汤供人饮用 。这种饮茶方式在唐时曾受到陆羽等茶人的反对,但直到宋、元时,还有人乐于此道 。只是到明代后,由于茶类加工方法革新,条形散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 除边陲部分兄弟民族外,在茶中不再有人放任何佐料 , 重清饮雅赏,追求茶叶香真味实的“本色”,以领略饮茶的真趣 。所以,调达子乃是古代的一种特有的饮茶器具,当今已经消失 。有鉴于此,唐鎏金伎乐纹调达子的出土,其地位与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唐人饮茶常调以盐,这件三足架银盐台 , 就是贮放盐花的 。三足盐台这件三足盐台,为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宫廷系列茶具之一 。它是古人煎茶调味时存放盐、胡椒等佐料的用器 。三足盐台由盖、台盘和三足架组成,通体高25.0厘米 。盖上有中空的莲蕾提手一个 , 有铰链,可开合为上下两半,并与盖相焊 。中空的提手 , 通常是放胡椒粉用的 。与之相连的盖心,饰有团花一周,还饰以摩羯四尾,盖沿为卷荷形,其下是一个与之相配的台盘,用于存放食盐 。三足架与台盘焊接,整体形似平展的莲蓬莲叶 。支架以银管盘曲而成,中部斜出四枝,枝头为两花蕾、两摩羯 。支架上錾有铭文 , 曰:“咸通九年文思院准造涂金银盐台一枚 。”表明该三足盐台制造年份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 , 是文思院为皇上专门制造的;它作为盛盐的盐台是确定无疑的 。陆羽《茶经·五之煮》中说:“初沸,则水合量 , 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 , 无乃而钟其一味乎?”其意是说,煎茶待水初沸时,须放适量盐调味 。当然,也提出不应使太咸 , 否则岂不成了喜欢喝盐水一种味道了吗?茶汤中用盐等佐料调味,在唐以前用得较多 。所以 ,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曾提到茶具“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 。或瓶、或,贮盐花也 。”这与上述提及的三足盐台,其用途同出一辙,亦为煎茶器具之一 。不过陆羽还提及与“鹾簋”配套的有“揭” 。它用竹制成 , 是取盐的用具 。这在出土的唐三足盐台中未曾见到 。唐时已有人提出反对在茶汤中用盐调味,唐薛能就认为“盐损添常诫”(参见《蜀州郑使君寄鸟嘴茶因以赠答八韵》) , 说盐有损茶味,不宜加得多 。所以,唐以后,很少再见到在茶汤中加盐调味的了 。第六个步骤:点茶 秘色瓷茶碗 唐鎏金飞鸿纹银匙点茶的高招在于茶末调膏均匀后,向盏内注汤开水的同时 , 用茶笼或匙子在盏中环回击拂的动作要掌握得好 。搅拂的技术高,能产生蓬勃焕发的白色泡沫,称做汤花 。宋代斗茶,就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及汤花均匀程度如何 , 互比汤花能否保持较长时间不消褪,唐时点茶虽没有这般要求,而已开始击沸,斗茶则是在这基础上更加提高,《茶录》上说:“茶匙要重,拂击有力 。黄金为上 , 人间以银铁为主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匙,银质鎏金,长19.2厘米 。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经验推荐
- 唐朝著名才女鱼玄机,被丈夫骗入道观后来如何了?
- 揭秘:李世民给唐三藏的通关文碟上面写了什么?
- 绝世唐门人物简介图片 绝世唐门人物简介
- 螃蟹蒸的时候肚子朝上还是朝下 蒸螃蟹为什么要肚子朝上
- 唐人街探案3演员大全 唐人街探案3由哪些演员出演
- 汉唐清茗怎么样
- 杨贵妃睡觉时有一坏习惯,唐玄宗却很爱她这个习惯
- 李白喝醉酒卧地上,唐玄宗为何亲自给他盖龙袍?
- 唐排骨是什么原因
- 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宝宝,面部特征很明显,婴儿阶段就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