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盛茶怎么说( 七 )


《续搜神记》说:“有个人因为生了病,能喝茶十二斗(一斛为十斗),有客人劝茶,他又喝了五升多 , 就吐出一个东西来,形状像牛的胰脏 。放在盘子里,用茶灌下去,正好装十二斗 。客人说:“这叫作茶肿瘤 。”

###其它资料参考###1. 关于茶的一个古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
口云谏议送书信 ,  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 。
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
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蓬莱山 ,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卢仝,自号玉川子 。这首诗就是同陆羽《茶经》齐名的玉川茶歌 。
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三段是作者着力之处,也是全诗重点及诗情洋溢之处 。第四段忽然转入为苍生请命,转得干净利落,却仍然保持了第三段以来的饱满酣畅的气势 。
头两句:送茶军将的扣门声,惊醒了他日高三丈时的浓睡 。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
读过信,亲手打开包封,并且点视了三百片圆圆的茶饼 。密封、加印以见孟谏议之重视与诚挚;开缄、手阅以见作者之珍惜与喜爱 。
字里行间流溢两人的互相尊重与真挚友谊 。第二段写茶的采摘与焙制,以烘托所赠之茶是珍品 。
头两句说采茶人的辛苦 。三、四句天子要尝新茶,百花因之不敢先茶树而开花 。
接着说帝王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 。以上四句,着重渲染珍品的“珍” 。
以下四句,说象这样精工焙制、严密封裹的珍品 , 本应是天子王公们享受的,现在竟到这山野人家来了 。在最后那个感叹句里,既有微讽,也有自嘲 。
以上两段,全用朴素的铺叙 , 给人以亲切之感 。诗中虽然出现了天子、仁风、至尊、王公等字样 , 但并无谄媚之容 , 而在“何事”一句中,却把自己和他们区别开来,把自己划入野人群中 。
作为一个安于山林、地位卑微的诗人,他有一种坦直淡泊的胸襟 。卢仝一生爱茶成癖 。
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欲,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似乎只有在这片天地中,他那颗对人世冷暖的关注之心,才能略有寄托 。第三段的七碗茶,就是展现他内心风云的不平文字 。
反关柴门 , 家无俗客,这是一种极为单纯朴素的精神生活所要求的必要环境 。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摆脱可厌的世俗 , 过他心灵的生活 。
纱帽 , 这里指一般人用的纱巾之类 。纱帽笼头,自煎茶吃,这种平易淡泊的外观 , 并不说明他内心平静 。
读完全诗 , 才会见到他内心炽热的一面 。碧云,指茶的色泽;风,谓煎茶时的滚沸声 。
白花,煎茶时浮起的泡沫 。在茶癖的眼里,煎茶自是一种极美好的享受,这里也不单纯是为了修饰字面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