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大规模欠薪、IPO失败,曾叫板三星的柔性屏独角兽撑不住了?( 二 )


柔宇科技的主营业务是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的研发生产 , 近年来还亲自下场生产销售柔性折叠屏手机和其他配备柔性显示屏的智能设备 。
在产品质量上 , 柔宇对自己很有自信 , 刘自鸿等高管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解释 , 为什么自家所使用的ULT-NSSP生产工艺比三星等同行所使用的LTPS技术更加先进:


“ULT-NSSP不仅能提升全柔性屏弯折可靠性 , 还可以大幅简化整机生产流程 , 降低投资成本 , 比LTPS生产工艺更先进 , 更可靠 。 ”
相关数据显示 , 截止去年11月底 , 柔宇及其控股子公司在全球各地已经获得1102项专利 , 境内获得的授权专利数达到720项 , 确实积累了不错的科技成果 。 但先进的生产工艺 , 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做支撑 。 对于资本实力跟三星、LG、京东方等显示屏巨头不在一个维度的柔宇科技来说 , 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
数据显示 , 柔宇科技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60亿、4.88亿、5.86亿和5.83亿 , 营收占比从247.87%一路狂飙至502.01% 。
换句话说 , 柔宇每赚一块钱 , 就要花5块钱来搞研发 , 费用率之高让国内外一众同行都“望尘莫及”——横向对比 , 根据媒体统计 , 目前在A股上市的面板企业研发费用率平均为8%左右 。 其中京东方为6.1% , TCL、视源股份等不足5% 。

研发支出持续上升、亏损一再放大 , 在IPO失败之后柔宇科技资金周转出现困难 , 完全不让人意外 。 但在价值研究所看来 , 最让柔宇感到无奈的应该是 , 为了改善生产工艺在研发上不断砸钱 , 结果花大价钱研发出来的产品还没人买账 , 整一个两头不讨好 。
危机早已潜伏根据官方数据 , 柔宇科技2018年全面投产的深圳工厂生产线柔性屏年产量可以达到5000万片 。 可问题是 , 在产能提升之后 , 柔宇的产品却遭遇滞销困境 。
根据招股书上透露的数据 , 2019年柔宇科技的全柔性显示屏产量达31.4万 , 销量5.27万片 , 2020年上半年的产量和销量分布为4.86万片和2.21万片 。
而且大家别忘了 , 在招股书曝光之后 , 外界还对柔宇科技的几单“大生意”颇感疑惑:诸如某企业既是柔宇的大客户 , 又通过关联公司向柔宇供应产品 , 某高校教师旗下的公司采购3千万产品 , 柔宇却对购买的具体产品闭口不谈等新闻 , 进一步揭示了柔宇的产销困境 。

(图片来自柔宇科技官网)
价值研究所就认为 , 柔宇投入巨额研发资金的柔性显示屏滞销既跟三星、华为、苹果等竞争对手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有关 , 也和自身实力缺陷脱不开干系 。
一方面 , 三星仍是柔性折叠屏市场的统治者 , 地位无可撼动 。
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 , 自2019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 , 让自家的柔性屏技术正式落地以来 , 三星就牢牢把持着全球柔性显示屏市场的头把交椅 , 且市占率不断提高 。
根据研究机构IHS的最新数据 , 到2022年 , 三星在全球柔性OLED显示屏市场的占有率预计为37% , 比排名第二的京东方和第三的LG加起来都要高(两者市占率分别为22%和8%) , 柔宇科技则排名十名开外 。

(图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哪怕将目光放回国内 , 柔宇在和京东方、深天马等同行的竞争中 , 也占不到便宜 。 京东方目前是华为、vivo和OPPO的主要柔性屏供应商 , 而柔宇公开的手机厂商客户只有中兴一家 。 此前《中国企业家报》就曾爆料 , 华为之所以权衡之下弃用柔宇的产品 , 就是因为后者在产能、良品率上无法达到要求 。
另一方面 ,柔宇为自己创造需求、亲自下场造手机的做法 , 也没能解决产品滞销、产能应用率低的问题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