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食用菌的技术,附其病虫害防治知识

【栽培食用菌的技术,附其病虫害防治知识】1、场地选择: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未受工矿企业污染的土壤 。2、选择菌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选择适合的栽培种类和品种,要选择健壮、优质、抗病的菌种 。3、科学管理: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 。4、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
二、场地选择
应远离畜禽场、垃圾堆、化工厂和人流多的场所,并且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清洁无污染 。室外栽培时,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排水方便、未受工矿企业污染的土壤 。
三、栽培管理
1、选择菌种:根据当地气候特征,选择合适的栽培种类和品种,不得使用老化或污染的菌种,应选择健壮、优质、抗病的菌种 。
2、精细管理: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 。废料不得堆放在栽培室附近,必须在高温堆肥处理后使用 。种植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不得混放,做到严格灭菌消毒,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 。每次采菇后应清除栽培料上的菇根、烂菇和地面上掉落的菇体,并及时清理菇房重新消毒 。
3、科学育菌: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根据其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并且要适当通风,促进菌丝的健壮生长,防止高温高湿的不利环境,在菌种的选择、培养料配比、堆料发酵、接种发菌和出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检查,培养健壮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提高抗病能力 。
4、施肥: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可以使菇体肥厚,促进转潮;喷施腐熟人粪尿,喷完后,可再用清水喷一次;喷施米醋 。在平茹生长中后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喷施菇面,收获前1-3天每天1次,一般增产6%,且色泽更加洁白;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可以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肥厚;喷施葡萄糖、碳酸钙溶液,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 。
5、水分管理:菇房应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得超过95% 。当自然温度达到16℃时,在畦内灌1次水,以后每天早、中、晚喷一次水 。喷水尽量喷到空间和地面,不要喷到子实体上 。最好在低温季节喷洒用日光晒过的温水 。
6、温度管理:菇棚温度最好控制在10-18℃的温度较低时,白天延长阳光直射的时间,晚上要盖严草帘 。当气温较高时,白天盖上草帘,晚上则揭开草帘 。
7、通风管理:气温高时,每天打开窗帘换气2-3小时,低温大风天气少通风,早晚喷水前后加大通风,菇蕾分化期少通风,菇蕾生长期多通风 。
8、光照管理:菇蕾的生长期需要稳定的散射光,每天早晚持续晒1-2小时,增加弱光直射,出菇期切忌强光直射 。
四、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本身对害虫的抵抗力弱,一旦发生难以控制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从选用抗病虫品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强种植管理等多种渠道达到防控目的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