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视频|土味短视频之王遇难题!大亏2000亿,咔咔猛裁员,还能火多久?( 二 )


等到了2010年 , 数度创业的宿华又摇身一变成了百度凤巢系统的核心工程师 , 虽说带团队要辛苦一点、但工资跟股票加起来一年也有一百多万人民币 , 有了钱 , 就该实现梦想了 。
早在硅谷打拼的时候 , 宿华就接触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概念 。 尽管当时这玩意并不太成熟 , 但那种“先进生产力”的味道却瞒不过工程师的敏锐嗅觉 , 要搞就得搞这个 。
说来好笑 , 当时的GIF快手只是个偏单机的工具化产品 , 不仅用户数少得可怜、功能也相对单薄 , 为了生存甚至不得不依靠微博、空间和人人网的“流量施舍” 。
尽管看起来有点寒酸 , 但技术大牛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却是一拍即合——长视频不太好搞 , 但短视频一定是未来 。
现在看来 , 2014年对快手来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 。
就是在那一年 , 他们将打磨了数个月的“算法推荐”应用到了平台的内容分发上 。 这不仅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 也将快手推向了更广阔的天堂——
2015年6月 , 快手的安卓和iOS总用户突破1亿;2016年2月 , 快手的注册用户直接突破了3亿 , 真正成为了分享生活的全民平台 。

这样的成绩 , 同宿华的产品理念是分不开的 。
按照宿华的理解 , “用户的思考方式很简单 , 有意思就接着玩、没意思就走了 , 产品越简单他越能快速理解、使用” , 这跟微信张小龙的理念不谋而合 。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 曾经的快手不舔明星大V、也没有臃肿的所谓运营团队 , 产品界面更是尽量简单 , 以此来保证互联网史上最接地气的准入门槛——不需编排剪辑 , 任何人都能拿手机拍摄上传 。
尽管被高高在上的精英们鄙视 , 但大部分普通人却很受用 。
正因为这个 , 快手最终一跃而起 , 成了短视频领域内的绝对王者 。 当时的快手有多火呢?看看投资人的表现就知道了 。
据说由于内部流程过于拖沓 , 参与过快手投资的DCM领导大为不满 , 甚至对团队直言:“这个 deal 想做就不要砍价”、“大家在犹豫什么?要马上签下来 。 ”

去中心化的运营理念 , 把快手送上了短视频的王座 。
但是有的阵地你不占领 , 就一定会有人替你占领 。 自然生长是好 , 可没有针对性的运营策略和手段 , 平台最终失去了对大V和基层流量的有效掌控 。
慢慢的 , 有心人就从中琢磨出了更狠的收割套路 。
现在网红的三板斧 , 演戏、直播、割韭菜 , 这都是老铁们玩剩下的东西了 。 当时快手上大主播们的惯用的吸粉套路 , 就是在其他主播的直播间里砸钱、刷礼物 。
你给我刷、我给你刷 , 就算倾家荡产也不会松口 。 为啥这么拼呢?因为大伙都明白 , 只要能搏出位 , 这些钱最后都能赚回来 。
这种内卷至极的生长状态 , 说白了就是养蛊——而辛巴 , 就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那个蛊王 。 别人刷一百万、辛巴就砸两百万 , 入驻快手不到一年 , 他的粉丝就涨到了1800万 。
【快手视频|土味短视频之王遇难题!大亏2000亿,咔咔猛裁员,还能火多久?】等到粉丝攒得差不多了 , 收割的大镰刀就可以开动了 。
最夸张的时候 , 起家于快手的辛巴甚至公然对平台喊话:“总有一天 , 我要和快手成为平起平坐的兄弟公司 , 快手你最好利用好我辛有志身上的资源 。 ”
如果说辛巴只是桀骜不驯也就罢了 , 可他搞出来的动静远不止这些 。
在外人看来 , 辛巴家族有点像一个实行家长制的封建式大家族 。 徒弟们喜欢叫辛巴爸爸、给他磕头 , 而粉丝们对辛巴也有着近乎无条件的狂热信任——你说什么 , 我就信什么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