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有两首,其中比较出名的是第一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七虞”部的七绝 。
王昌龄,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在盛唐七绝的成型、推广上和李白两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七绝这种体式,题材、格式、修辞方法、文法走向都因为他而规范,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的状态,并没有对背后的关系进行过多交代,我们要读懂他,就要了解王昌龄创作这首诗时自身的状态,就能更清晰地理解他的诗意 。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当时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
王昌龄是江宁丞,陪他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
前面两句好理解,就是写早晨送别时候所见到的景色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唐诗写景,从来都是寓情于景,我们看到王昌龄所描绘出来的景色,就自带了萧瑟、黯淡的离别之情 。
昨夜江雨声声,更添寒色 , 今朝送君远行,江面的楚山孤峙,倍感伤怀 。
第三句按照绝句文法,转开一笔,不再写景,用假设的口气做出诗意转换:“洛阳亲友如相问”,亲友肯定是会问的,问什么呢?近况如何?
王昌龄个人不拘小节 , 引人谤议,仕途是不畅的,一直是在贬谪之中 。那么这种亲友相问,可能就会带有了关切的责备:“你现在可改了些?”
改是不会改的,一辈子都不会改的,我心光明,不在乎流言是非 。所以王昌龄第几句自答,表明心迹:“一片冰心在玉壶 。”
南北朝时期的鲍照曾作《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玉壶冰心就一直是性格高洁的代表 。
王昌龄在这里化用这个意象 , 让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口信,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
这首诗并不复杂 , 前面写景,后面的心意表白 , 两者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呢?
除了在叙事上遵从逻辑关系(肯定是告别的时候说的这两句话),“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和前面两句营造的清寒、孤冷的情境有没有关系呢?
不但有,而且关系很大 。
道教是大唐的国教 , 而在道教中,“壶中有日月”是常见的一种说法 , 李白有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
壶里面有天地,那么我们现在身处的世界也不过就是壶中日月罢了 。天地寒江中的楚山,不就是玉壶中的一片冰心么?
这种道心,阔达、宏美 , 又暗藏玄机,描绘的景色和冰心玉壶又不谋而合,这正是诗人的诗心所在 。所谓“灵犀一点”,不用明言,有过相同感受的人自然就感受得到 。
景色和幻想互相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
站在这寒雨漫天的江边,我的心就像那楚江中的孤山 。看到眼前离别时的景色,王昌龄对自己的心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借景抒情 , 借诗言志 。
唐诗的特色,就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
【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思想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诗意解析】王昌龄用“冰心”、“玉壶”这种幻境回应了“楚山”、“寒雨连江”,完成了整首七绝的诗意回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