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馆驿的食宿管理 古代地方馆驿的管理方法

导读:出门在外,除了要找住的地方,也要找吃的地方,以往下榻的客栈馆驿都是有吃饭的,所以你会常看见电视剧里演小二把饭菜送到房里的画面 。那么,地方馆驿的食宿管理是怎样的呢?古代地方馆驿的管理方法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
地方馆驿的食宿管理
古代朝廷大官到各地巡察检查,或地方官员向朝廷述职汇报 , 或文件书信往来,往返十分频繁 。因此,朝廷命令各州府及县都要建立驿馆,接待各级官员的途中食宿之事 。这些馆驿,类似于今日各地的招待所 。
据《周礼》记载,在古代,“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 , 宿在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意思是说,在先秦 , 城市之间相距十里,便设庐舍,三十里之闻设路室,五十里之间设候馆,以供往来官员休息与食宿之用 。
到了汉代,每个县城中必设传舍 , 作为招待各地官员往来的招待所,供饮食、换牲口、修车辆等,多有公差做好这些服务;另有邮亭 , 专供传递文书的公差的食宿 。
唐宋之间,邮驿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驿与馆的分工的固定化 , 即形成了制度 。驿,或称邮驿,多设在城郊驿路之旁,一般兼有通讯与官员往来接待的双重任务 。州县之馆,则大多专门用于承担招待往来官吏之食宿的任务 。至宋代 , 馆驿招待往来官员或使客、供应他们的食宿与交通工具的功能完全定型 。而传递邮件或官方文书的任务,却分给递铺完成 。递铺有时虽也承担一些接待官员食宿的工作,但两者分工是十分明显的 。
唐宋时期的驿馆建筑,房屋较为宽敞,而且相当华丽 , 可视为地方的标志建筑 。苏东坡《风鸣驿记》说:“视客之所居,与其凡所资用如官府、如庙观、如数世富人之宅 。四方之至者,如其归家 , 皆乐而忘去 。”
古代地方馆驿的管理方法
当时的馆驿,相应有一套管理方法,如它是凭“驿券”(证明)而住宿的 。不同等级的官员 , 食宿待遇也就不同 , 官品高,招待享受档次也高 。今以两宋为例,探索其中的一些规定或条例:
(1)馆驿食宿的规定 。据《宋刑统》载:“私行人 , 职事五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爵国公以上,欲投驿止宿者 , 听之 。边远及无村店之处,九品以上、勋官五品以上及爵,遇屯驿止宿亦听之 。”
不符合食宿条件的官员,如混入驿馆食宿 , 要惩罚 , “笞四十” 。
(2)驿馆规定要凭“券”食宿,券有驿券、馆券、食券等之分 。
(3)宋代规定,官员宿食驿馆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如违反此规,要受到处罚 。每半年,由路(相当于省级)转运使、提点刑狱司到各地州县检查一次 。如有特殊情况,如途中生
?。?可增加天数,以百日为限 , 但需上报登记及批准 。
(4)按官品高低,提供不同的食宿条件 。一般持馆券(证明)者,所经州县,支给熟食 , 大官还供应酒、羊肉等 。宋代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说到三班奉职待遇之低:
“旧制,三班奉职,月俸七百,驿券羊肉半斤 。祥符(1008—1019年)中 , 有人为诗,题所在驿舍曰:三班奉职实堪悲,卑贱孤寒即可知 。七百料钱何日富,半斤羊肉几时肥 。”
【地方馆驿的食宿管理 古代地方馆驿的管理方法】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地方馆驿的食宿管理,古代地方馆驿的管理方法”内容 , 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