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冬酿最有名的一家 苏州元大昌冬酿酒

近日,江苏首家“老字号专卖店”亮相南京 。扬州狮子头、苏州绿豆冰糕、平望酱菜、花露烧酒、梨膏糖……这些耳熟能详的老牌子,被从各地、各企业“集合”过来 。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老字号如何开启新赛道?采访人员实地考察,一探究竟 。

苏州冬酿最有名的一家 苏州元大昌冬酿酒

家门口尝到外地“老味道”
10日上午,采访人员来到南京市秦淮区科巷新市集,坐落于此的“老字号专卖店”内灯光明亮,货架上商品陈列整齐 。进店选品、付款结账的市民络绎不绝 。
“以前想吃苏州绿豆冰糕,打电话让女儿在网上买了寄到家里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尝到老味道!”前来购物的王奶奶激动地说 。同样,前来购买的还有90后余茗睿,自从尝过外婆买回去的马蹄酥后,今天特意来店里回购 。
“‘韩春华牌’狮子头能进入江苏首家‘老字号专卖店’,是对我们产品的认可!”扬州伟业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韩春华说,狮子头买回家后,加入适量清水 , 烧沸后文火炖焖10分钟即可食用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南京市民品尝来自扬州的美食 。”
“这个专卖店里,所有的产品都是经过前期调研精心挑选的 。”江苏省老字号企业协会秘书长朱一兵介绍 , 截至目前,该店有10家老字号企业入驻 , 200种商品任市民选购 。
科巷新市集的前身科巷菜场本身就是南京“老字号”,营业至今已有近70年,每天客流量保持在5000人左右 。“希望‘老字号专卖店’,更好地和科巷新市集品牌融合 。”科巷新市集市场经理戴霄尚说 。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 , 随着商业模式的日新月异以及消费群体的年轻化,部分老字号逐渐丧失优势,门庭冷落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 全国1000多家老字号企业中,企业发展经营状况良好的不足10%,其他企业也面临不同的发展难题 。
“新生代的消费者追求网红产品,老字号适应的群体已老龄化,而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又不足,人工费用高、产品的价格无法降低,使得很多企业经营不下去 。”韩春华说 。
“目前,江苏有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96家,省里认定的江苏老字号176家,分布在全省各地 。地域产品区域销售的局限性,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朱一兵说 。
12日,天空下着小雨 , 也不能阻挡到苏州老字号——元大昌购买冬酿酒的苏州市民 。
冬至,苏州人排队抢购冬酿酒是常事 。但眼下排队的绝大部分是大爷大妈 , 队伍中少有年轻人 。更奇怪的是 , 商家只收现金,不接受手机支付 。
采访人员询问多名苏州年轻人,他们表示只是小时候喝过冬酿酒,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元大昌的冬酿酒 。
人力资本匮乏,技术传承受影响,是老字号企业一大通病 。南通穆义丰花露烧非遗传承人林俊华说 , 南通有好几家老字号企业后继乏人,一些传承人的子女看不清老字号的前景 , 选择其他行业就业 。
朱一兵表示,许多中华老字号企业对时代的发展变化观念滞后 , 产品和技术较为陈旧,品牌价值难以提升,对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研究也较弱 。
【苏州冬酿最有名的一家 苏州元大昌冬酿酒】守正创新才能“长红”
老字号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的命题 , 创新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破解老字号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交易方式的改变 , 老字号已经突破了传统地域性界限,不断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促进消费、搞活流通发挥了新的支撑作用 。“‘老字号专卖店’可以很好地满足老百姓的期望、实现老字号企业的愿望,为两者搭建直接见面和交流的供需平台 。此外,老字号企业本身也在积极开展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等活动 。”朱一兵说 , 一些老字号企业借助激活情感连接,引发了年轻消费者的价值共鸣 。
“老字号的商品不是只卖给老年人 。”林俊华鲜明地亮出观点 。他介绍,根据市场需求及传播环境的改变,品牌的创新主要体现为产品走进校区、景区,抓住年轻消费者 。同时 , 采用“抱团”的经营模式 。“老字号产品加入‘老字号专卖店’,可以称为‘极简运作’模式,每家推出部分产品进行统一宣传 , 既能减轻老字号的经营压力,也能让市民品尝不同地域风格的美食 。”
值得一提的是 , 首家“老字号专卖店”也首次加入社区工坊 。“我们是服务同一群人 。希望老字号的客户群能够引流到家政服务和便民服务中 。”南京惠享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华说,便民服务与老字号同时走进社区,两者有机融合,最终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 而不是某一项产品或服务 。
采访人员在与朱一兵聊天中得知,此次“老字号专卖店”的产品并没有南京当地产品 。“南京品牌的老字号已在本地形成较好的营销模式 , 老百姓也熟知门店位置,当下还不需要进入专卖店 。此外,店内场地受限,希望能给外地的老字号品牌更多展示的机会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