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历30年没上朝为何国家不乱?
万历帝可是有两把刷子的人,30年不上朝不表明自己没有执政能力,而大明帝国在手上也并没有散架 。他不上朝主要是跟文官集团的那帮书呆子们赌气 , 顺便彰显一下作为皇帝的尊贵——“反正我说什么,作为臣子的你们都有十足的理由反驳,那你们就自己折腾好了 。老子乐得 享一下清福 , 只要你们不篡党夺权,知道为国计民生好好工作就行了!” 。他就是这样的心思,但是,不管如何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控制了朝廷,把大明江山延续了下去 。
本来皇帝是天子,是九五至尊,应该一言九鼎 。但是,在万历当皇帝时,他的话语权却极其有限 。按理,皇帝独揽大权,用谁谁就要 听话 , 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换掉或者灭掉 。但是,到万历这里,却有了“民主"作风,虽然臣子们的意见往往与其相左,他却没有大开杀戒!
不过他很烦 。烦自己的臣子在立储问题上不听自己的话 。后来,他见到文官们就不舒服 。导致自己处于了画地为牢、足不出户的状态 。
万历当皇帝后,很少出皇宫,履历最远的地方不过是十三陵,这是为查看自己的陵墓修建状况而做出的“远行”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自己做不了主 , 应该是他内心最大的隐痛 。在立储问题上,万历帝被文官集团伤害得体无完肤了——导致他空置了皇帝宝座好多年 。
万历帝喜欢三子朱常洵——就是后来被李自成做了福禄寿宴材料的那个大胖子 , 一心想立其为皇储 。但是,“立嫡立长”是传统,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朝廷的那帮书呆子不管万历皇帝的喜好,就知道按照规矩与传统争谏,甚至于以死相逼 。无奈之下 , 万历帝只能妥协,最终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了——他觉得这一件事让自己威严扫地了,再上朝哪里还有脸面?
万历30年没上朝为何国家不乱?
与明王朝初期洪武皇帝收回相权 , 把由儒生充斥的文官集团逐渐变成为皇帝的附庸有关 。
朱元璋以后,宰相制度已经消亡 。而随即出台的内阁票拟制度却有分担皇帝政务与权力的功能 。在皇帝 懒政的时候 , 得到信任的内阁才子们经讨论后,可以拟旨处理一些日常政务、琐事,这样就维持了朝政的正常运转 。老百姓还以为皇帝在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为自己操劳 呢!哪里有反的心思 啊?
其实,万历帝幼年登基后,一直是权倾天下的首辅张居正主事,万历的生母皇太后李氏、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也参政、议政,这三人一度成为大明的实际统治者 。保不定,万历受到了压抑!
万历帝亲政以后,则对“三人集团”的党羽和家族势力进行了体无完肤的打压与清算 , 迅速收回了皇权 。在这一点上,万历帝与其爷爷嘉靖帝颇为类似 。明面上怠政懒政,其实一起在搞独裁、专制 。
尽管他30年没有上朝,但是由于耳目众多,获悉信息的渠道广,所以虽然没有临朝,但是“天下事”能了然于心 。其实,朝廷重大事件的决策权始终在他手中 。
万历年间军备没有出现废驰现象,明朝的军事力量还出现了复兴的势头 , 平定宁夏兵变和平定播州土司叛乱都显示了明军不俗的战力 。在西南防御和抗倭援朝等战争中,均取得了胜利,也张扬了国威 。
万历时代并没有出现刘谨、魏忠贤这样贪得无厌、穷凶极恶的大太监 。
朝廷之上更无朋党之争,结党营私者在万历朝也知道收敛 。
国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没有动荡的条件,所以乱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