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 。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 , 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
一、登高远眺
重阳节在民间又叫“登高节“ 。我们可以登高塔,登高山,也可以登高楼!“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
二、赏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 。菊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爱 。人们喜爱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更值得称赞的还是菊花刚强的气质 。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菊花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 。也正因如此 , 赏菊的风俗一直保留下来 。在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办菊花会、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情景 , 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
三、插茱萸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 , 有益于内脏 。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 , 并开始种植 。重阳时节 , 人们折下茱萸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 。此时茱萸的作用已被夸大,成为驱邪的神物 。
四、吃重阳糕
【重阳节的习俗你了解吗?】重阳糕是重阳节的应时食品,就如同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一样 。重阳糕是用面粉加上枣、栗子或其它干果蒸制成的 , 上面插有小彩旗 。明清的时候,人们吃重阳糕颇有讲究,还伴有一个小小的礼节 。在九月初九这日清晨 , 长辈们将重阳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额头上,口中还祝福道:“愿我的孩子事事皆高 。”这是取“糕”与“高”同音 , 表达了人们对儿女的殷切祝福 。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征着未来的日子步步皆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