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 · 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 ,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 , 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 。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 , 后四十四章言德 , 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 , 二者不能等同 。全文共约五千字 ,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老子《道德经 · 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 。名可名也③ , 非恒名也 。无名④ , 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 。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 。玄之又玄⑾ , 众眇之门⑿ 。
老子《道德经 · 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 , 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 , 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 , 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 , “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
老子《道德经 · 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 。第二个“道”是动词 。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 。第二个“名”是动词 , 说明的意思 。
④无名:指无形 。
【老子《道德经 · 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⑤有名:指有形 。
⑥母:母体,根源 。
⑦恒:经常 。
⑧眇(miao):通妙 , 微妙的意思 。
⑨徼(jiao):边际、边界 。引申端倪的意思 。
⑩谓:称谓 。此为“指称” 。
⑾玄:深黑色 , 玄妙深远的含义 。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
老子《道德经 · 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 , 不可名也 。
无名 ,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凡有皆始於无 , 故未形无名之时 , 则为万物之始 。及其有形有名之时 , 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 。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妙者,微之极也 。万物始於微而后成,始於无而后生 , 故常无欲空虚 , 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
常有欲,以观其徼 。
徼,归终也 。凡有之为利 , 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 。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两者,始与母也 。同出者,同出於玄也 。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 , 在终则谓之母 。玄者,冥也 , 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 , 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 。同名曰玄,而言同谓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谓之然也 。谓之然则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则是名则失之远矣,故曰玄之又玄也 。众妙皆从同而出 , 故曰众妙之门也 。
老子《道德经 · 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道可道 , 非常道 。
莫非道也 。而可道者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後可常耳 。今夫仁義禮智,此道之可道者也 。然而仁不可以為義,而禮不可以為智,可道之不可常如此 。惟不可道,然後在仁為仁,在義為義,在禮為禮,在智為智 。彼皆不常,而道常不變,不可道之能常如此 。
名可名 , 非常名 。
道不可道,而況可得而名之乎?凡名皆其可道者也 。名既立,則圓方曲直之不同,不可常矣 。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
自其無名,形而為天地,天地位而名始立矣 。自其有名,播而為萬物,萬物育而名不可勝載矣 。故無名者道之體,而有名者道之甩也 。聖人體道以為天下用,入於衆有而常無,將以觀其妙也 。體其至無而常有,將以觀其徼也 。若夫行於其徼而不知其妙,則粗而不神矣 。留於其妙而不知其繳,則精而不遍矣 。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
以形而言有無,則信兩矣 。安知無運而為有 , 有復而為無,未嘗不一哉 。其名雖異 , 其本則一 , 知本之一也,則玄矣 。凡遠而無所至極者,其色又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極也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言玄則至矣,然猶有玄之心在焉 。玄之又玄則盡矣,不可以有加矣,衆妙之所從出也 。
老子《道德经 · 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