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文化公园始建于1958年,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以“文化”命名的公园 。这里和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它地处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心,毗邻极乐寺、普照寺、文庙、哈军工、哈工程大学 。
园内拥有始建于1908年圣母安息教堂和始建于1930年的钟楼,这些早于哈尔滨文化公园半个世纪就落成的古典哥特式建筑是由俄国铁路从业人员、教徒及我市市民捐款建造的,造型别致 , 建筑精美 。圣母安息教堂与圣尼古拉大教堂是同一时期建筑 , 教堂为砖木结构,平面为正方形,正面向外凸出,两侧有柱墩支撑着人字型坡顶 , 坡顶立面是一副模糊的油画 。礼拜堂里南北两面高开子母窗,小窗成连续拱形 。屋顶为两层鼓座,其上面曾经是洋葱头式穹顶 。圣母安息教堂和钟楼于1992年被哈尔滨市政府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建筑 , 并收录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中,是文化公园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 。
1945年8月,根据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会议的决定,150万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面进攻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经历了18天的浴血奋战,苏联红军在1945年8月26日迫使残余的日本关东军投降 , 共击毙俘获日军近70万人,被日本奴役了14年之久的数千万东北人民迎来了解放 。这场战役造成苏军3.2万名士兵伤亡,其中8000余名苏军长眠于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 。1945年在东正教圣母安息教堂的所在地哈尔滨文化公园内,建立了为纪念对日本法西斯作战中英勇牺牲的苏联红军官兵的墓地 。经中俄两国协商,部分墓地于2007年11月份正式迁移到皇山公墓内 , 剩余墓地则继续留存于哈尔滨文化公园内 。文化公园充分认识历史遗迹的重要性,挖掘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和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将逐步修复和再现院内历史遗存风貌,为市民搭建了解和走进哈尔滨历史文化的平台,打造充分体现哈尔滨以中西文化融合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园 。
哈尔滨文化公园占地19.3公顷,现有绿地面积约93706平方米、乔木1900余株、灌木2700余株、74种珍稀树种和30余株国家挂牌的古树名木,还拥有哈市唯一的冠幅达15米的桑树、冠幅达20余米的稠李和市内少有的高度达15米、胸径达35厘米的紫椴、高度达20米的胡桃橄等,是不可多得的植物博物馆 。夏季绿树成荫,鸟群聚集;冬季白雪覆盖 , 空气清新 , 被誉为城市中的绿肺,是北方园林中的典范 。
近年来,在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 为积极响应哈尔滨市城市环境提档升级的号召 , 补树增绿,先后把原鸟语林处绿地、水上世界绿地区改建为专门为市民服务的集娱乐、健身、交友为一体,四季见绿、三季看花、植物与设施相交融、运动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场所 。改建后的两处场所不同区域满足市民不同的需求功能,分别设置了休闲座椅、棋牌亭廊、雕塑小品、健身器械等设施 , 使市民或利用器械运动身体 , 或结伴自娱游戏,或闹中取静在疏林广场中舒展身心 。
哈尔滨文化公园还根据园内植物现状,通过专家现场踏查评估,首度推出哈市公中的园树 。以其适应园内生长环境 , 种植范围广泛,能够体现园内特色为依据 , 选出春季花开似雪、香气扑鼻,夏季荫浓如盖,秋季叶色鲜黄,占全园乔木十分之一的紫椴作为园树,推广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增植灌木及花卉 , 为市民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观枝”四季皆景的游园环境 。
园内拥有游乐设施40余台套 。东北三省最大的“钢之龙”悬挂式过山车,运行轨道全长810米,运行时速最高可达到80公里/小时 。悬挂式过山车在过山车家族中享有"过山车之王”的美誉 。“龙睛”摩天轮总高110米,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2003年修建之时 , 是世界第六高、中国第一高的景观式游乐设施,现位居世界第17位、中国第10位 , 获得金熊奖的影片《白日焰火》中大量镜头曾在此取景 。园内拥有我国第一台旋转式自由落体,设备总高60米,在座舱上升到顶端时,设备瞬间释放提升装置,以最大75千米/小时的速度,在2.166秒时间里自由落下30米,让乘坐者充分体验到伽利略自由落体的完美感觉 。高空飞翔是飞行塔类大型游乐设施,结构宏伟 , 装饰简洁典雅,游乐效果上乘,能够让乘坐者在48米的升降同时全新体验"高速旋转” 。
哈尔滨文化公园大力度完善园内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座椅由现有的1000余座次再增加2000余座次;垃圾箱由现有的近100个再增加200个;对现有的3处公厕进行改造,再增加3处水冲公厕 。文化公园按照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原则,对商服管理进行整合 。收回后的商服项目由园区制定标准,统一经营和管理,按照主题定位使商服设施装饰符合主题特色 。购优质食材,引进市民喜爱的西点、快餐 , 为游人提供惠民、便民的优质服务,提高公园的综合服务质量 。
自90年代初期文化公园夜公园开放以来 , 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 。多年来,夜公园已经成为文化公园的品牌服务,现已成为哈市市民消夏纳凉的首选之地 。
夜公园开放之初,文化公园率先在全市公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户外电影展播、百姓舞会、文艺表演等,在娱乐文化匮乏的年代,“夜公园”成为当时时尚、先锋的代名词 , 也成为全国公园实行夜间开放的先驱者 。
近年来,夜公园期间的文化活动内容更加注重贴近百姓、贴近生活 , 传递社会正能量;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挑选符合大众人群欣赏水平的文艺节目,将舞台设置在百姓中间,邀请广大群众共同参与,配合绚丽的LED灯饰 , 形成独有的特点鲜明主题夜公园 。
【介绍哈尔滨文化公园】哈尔滨文化公园自1958年至今已过半百,展示出了哈尔滨开放史的文化缩影 , 是北方园林古朴大气的园林精粹,是哈尔滨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见证者 。未来 , 园区立足创新发展,以更加贴近百姓、服务百姓、奉献百姓的姿态回馈社会,全力打造具有哈尔滨特色的集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游乐文化为一体的城市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