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

提及澶渊之盟,大多归功于寇准力排众议的果决,宋真宗则得了个苟且偷安、懦弱平庸的评价 , 至于说东封西祀,宋真宗更是"可笑,可叹" 。
前有创业的宋太祖太宗、后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仁宗,宋真宗地位属实尴尬 , 却也得了个"守成之贤"的评价,后世朱元璋更是直言真宗"亦号贤君",那么宋真宗赵恒究竟是何面目呢?

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

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太后、圣宗亲率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可以说一时间兵临城下,东京汴梁危如累卵 。在如此形势下,王钦若、陈尧叟都力主迁都,宋真宗同样希望南逃,假若没有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北宋可能就不是保大保小的问题,而是直接准备后事 。
因此,世人大多敬佩寇准的忠正直率,澶渊之盟虽为宋辽保持了百年的和平,宋真宗却捞不着好的评价,但这未免过于偏颇 。
宋真宗继承自父亲宋太宗赵光义 , 虽说赵光义攻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两次攻辽的失败也使得宋对辽由进攻转为防御 。尤其是雍熙北伐,三路大军全面溃败,大将杨业折损,这些都使得辽此后得寸进尺 , 步步紧逼 。
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

在接到这样的烂摊子以后,宋真宗一时心有惧色也情有可原,更何况辽军这一次势如破竹,也难怪宋真宗有了猥琐发育、避其锋芒的想法 。事实上,作为国君,听取臣下的直谏便不算坏,宋真宗接受了寇准御驾亲征的建议,更是以"立太子"决绝地回答了王旦"十日不胜,何以处之"的询问 。
从这一点来看,宋真宗便没有后世所言那般不堪,只能说经验不足、决断不坚 。当然,此后八牛床子驽射杀辽统军萧挞凛成了宋辽和解的契机,宋真宗安于现状,并未加大战果却是实在说不过去 。
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

东封西祀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长达十余年的天书运动声势浩大地展开了,宋真宗先是东封泰山、又西祀汾阴,这一连串行为被解读为粉饰太平、夸示诸国 , "举国若狂,欺天欺人"几乎将前代积蓄挥霍一空 。
宋真宗在这一方面确实存在自欺欺人的成分,对于社稷更是破坏严重 , 一时间闹剧频频,更是设立了不少官办宫观,加剧了冗官和冗费的严峻 。在经济方面,东封泰山有据可查的费用便达八百余万贯,西祀汾阴更是达到了八百二十余万贯,加之二千六百十座宫观建筑,数以千万计的挥霍,难怪可叹 。
这自然逃不开宋真宗好大喜功的缘故 , 但东封西祀是否就全无道理呢?否则 , 如寇准等直臣为何不加以制止呢 。
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

事实上,封禅一事乃古时帝王合法性、权威性的传统由来,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由于南征北战而未能封禅,行至宋真宗时期已然过了四五十年,可以说 , 封禅一事已经成了当时巩固统治的首要任务 。
五代十国礼崩乐坏 , 因此赵宋一开始便在"天命"一事上大做文章 , 这是古时确立合法性、权威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另一方面,西夏、吐蕃时叛时服,契丹辽国分庭抗礼,这些存在在当时对于赵宋的正统地位形成了极大威胁 。
东封西祀原本就需要声势浩大,这一点是必要投资 , 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然而宋真宗似乎也陷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全然一副挥霍无度的败家子形象 。
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

朱元璋:真宗亦号贤君

  • 再谈澶渊之盟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存在,宋真宗澶渊之盟的功绩或许还看得上眼,东封西祀这样的"破事"就更摆不上台面,那么朱元璋为何又夸赞宋真宗为贤君呢?
澶渊之盟签订以后,宋真宗赵恒似乎毫无作为,那么便从澶渊之盟重新说起罢 。
宋辽之战长达二十五年,终于澶渊之盟,是宋辽争夺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事实上 , 燕云十六州关乎中原王朝的安危,其争夺最早可以追溯到后周柴荣时期 。宋太宗的失利使得"终宋不振",使得宋朝失去了攻取幽云的最好机会 , 这也是此后宋真宗畏敌如虎的缘故 。
战争是残酷的 , 打了败仗就意味着受制于人,辽人在此后依仗着骑兵的神速以及燕云十六州的支撑,将宋朝边防视若无物,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与防御压力,显得相当被动 。在这一情况下,宋朝可谓是养肥的羔羊随时等待宰割,发展更是无从说起 。
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

虽说澶渊之盟,宋朝需要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向他国提供岁币或许不好听,但对于彼时的宋朝来说,却相当实用 。
协议写道,宋辽为兄弟之国,以宋真宗为兄长,虽说这是以年龄为判定条件,但何尝不是对于宋朝实力的肯定 。不过在当时士人看来,这依旧羞耻万分,毕竟从前只有附属,而今却要称兄道弟,却忘了此一时彼一时 。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战,一时间"不识干戈" , 休养生息相对和平,促进了两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最重要的便是,宋朝边境压力大幅缩小,赋税、徭役也就下调,单纯从数字层面看,岁币支出甚至不及出兵费用的百分之一 。
当然,事情要分两面谈,澶渊之盟所造成的积极影响同样也腐蚀着宋辽两方的雄心壮志 。自此,宋朝三朝"忘战去兵",武备松弛,更进一步加剧了重文轻武的状况 , 辽国同样失了血性,以至于后来金国的强势崛起 。
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

  • 咸平之治 文武七条
咸平之治虽说只有六年(998年-1003年),但其影响却是深远,开启了有宋一代的富足繁盛 。虽说,朱元璋并未明讲欣赏宋真宗哪一点,但个人觉得,《文武七条》应当是极符合朱元璋期望的 。
宋真宗推崇道教,"清心"、"修德"的德治便是他的治政特色之一 , 不过宋真宗也明白法治的必要性,因此煞费苦心创下了《文武七条》 。
①清心,要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
②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洁;
③修德 , 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④务实,不要贪图虚名;
⑤明察,要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
⑥勤课,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
⑦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种弊端 。
宋朝时期,官员选拔任用制度极为严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贪污腐败的行径 。官员们不仅有试用期 , 还需要若干名正式官保举,而一旦贪污,一律受到处罚,这也就使得举荐者极为注意 , 后来的晏殊便举荐了不少有识之士 。另一方面,宋朝吏部有着官员档案,虽说贪污罪者依据情况或能继续任职,但上升空间早已隔绝,本人也处于严密的监管之下 。
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

与此同时,对于庸官也是毫不客气,一套渎职惩处制度不仅针对百官,也拔高了监察官的要求,三令五申严禁宰执奏举御史更是为了杜绝拉帮结派 。
虽说全然杜绝是痴人做梦,但宋真宗的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创下了宋朝的政治清明,是统治者的积极探索 。
毋宁说宋真宗是懦弱,不如前辈的大刀阔斧,还不如称他为书生天子,与仁宗属于同类 。宋真宗对于严刑峻法尤为憎恶 , 为此废除了不少骇人听闻的重刑,禁止法外加刑,甚至还设下了纠察刑狱司、提点刑狱司 , 使得审判有了复审的可能 。
有宋一朝,尤为称道的便是富足 , 而这自然少不了咸平之治的贡献 。就资源而言,赵宋显然比不得李唐,然而却创下了叹为观止的经济实力 , 天禧五年(1021年),其国家财政收入高达15000万 。
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

  • 社会民生
赵宋富足的成绩自然是多方努力的结果,但富在豪绅还是百姓富足却并非同个话题,所幸宋真宗在社会民生方面是下了真功夫的 。
古时 , 赋税徭役是百姓心中的巨石,久而久之也成了一种的社会问题,这自然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咸平元年,宋真宗大笔一挥,将从前拖欠的天赋一律免去,因此坐监的破产农民也被释放 , 此后更是多次免除或减免各地赋税、减少服徭役人数,且力度颇大 。
由于铁制农具制作的进步 , 加之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宋真宗时期,土地耕作面积由太宗至道二年(996年)的三亿多亩增长至五点二亿亩 。粮库富足,但宋真宗却有忧患意识,不仅推广"常平仓"制度,还整了一出宋朝时期的光盘行动 。
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吃饱了饭的宋朝子民才有了探索外界、提升自我的渴求 。事实上,在文教方面,宋真宗同样高度重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摘自宋真宗的《励学篇》 。
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

结语

当然,宋真宗犹如唐玄宗一般, "励志小伙李隆基,猥琐大叔唐玄宗",否则也就不会那般名声不显,"前期猥琐好,后期随便浪"显然不适用于王朝的发展,宋真宗因此得了个"谨守成宪, 不思更革"的评价 。
【澶渊之盟、东封西祀,宋真宗大受诟病,为何朱元璋还称他为贤君】朱元璋:真宗亦号贤君,初相李沆 , 日闻灾异,其心犹存警惕 , 厥后澶渊郎盟,大臣首启天书以侈其心 , 群臣曲意迎合,苟图媚悦 , 致使言祥瑞者相继于途,献芝草者三万余本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