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成家立业,但是不知不觉,我们似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尤其是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和解决家庭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 几乎依赖于我们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家庭中的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永恒不变 。
有人说,"中国的家庭=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成为父母之后,妈妈们焦虑更甚 。孩子不吃饭,姐姐经常挑衅弟弟,两个孩子相处很苦恼,孩子青春期叛逆不听话,甚至孩子太安静了,焦虑的妈妈们很容易责怪爸爸们的“缺失” 。其实爸爸们也一样焦虑,只是男女表达方式不同罢了,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爸爸们似乎更容易比妈妈们表现出权威,而这样的行为引起妈妈们的不满 。所以整个家庭氛围就充斥着抱怨、责备、权威等等 。
在《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提到,父母几乎可以被毫无例外分为三类:
第一类:赢家 。这类父母就是大家看到的虎爸虎妈们,对孩子限制、设定规范 。父母强烈捍卫自己对孩子示以权威、施以管教的权利,并认为"这是为孩子们好" 。当父母和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经常以"父母赢,孩子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些父母的理由就是让孩子少走弯路 。
第二类:输家 。这类型比较少 。通常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不使用权威管教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小霸王" 。当父母和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是以"孩子赢,父母输"的方式来解决 。
第三类:骑墙派 。这类型的父母最多 。他们希望自己是明智的父母,所以他们既严厉又仁慈,有时强硬有时松散,有时严格有时宽容,他们的教育方式经常摇摆不定 。比如有个父母是这样描述的:一开始我试着对孩子采取宽容的养育方式,直到孩子们的行为让我忍无可忍 , 然后我觉得必须要有所改变,开始使用权威严厉的管教孩子,直到我变得过于严厉,我自己都忍受不了我自己为止 。
第四类:没有输家 。也就是协同解决的方法 。很多人认为不可能,此类方法也是《父母效能训练》推崇的方法,也称为"第三法"(除了输和赢,还有第三种方法) 。这种方法大部分会用在夫妻关系和商业合作中,比如夫妻依靠协同处理相互间的冲突,商业合作伙伴也是通过协商达成共同合作 。其实孩子们经常使用这种双方都能接受的协同解决方式来解决问题 , 孩子们经常会说:"如果你答应做这件事,我就同意做这个" 。
大部分父母只知道前三类的亲子关系,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只看到前三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 。有的父母选择"父母赢-孩子输"的方法,有的父母选择"孩子赢-父母输"的方法,更多的人则两者都用 。
第四种方法没有输家的方法让更多的人成为了想成为的样子,成为想成为的父母的样子 。很多明星也学过这本书的方法,比如陶虹在节目中称为"第三法妈妈" 。比尔盖茨的父亲曾在采访中谈及,之前上过PET课程让他终身受益 。
【亲子关系的四种类型,大部分人只知道前三类,最后一类能解决所有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