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树节的习俗是什么1、在古代 , 有“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 , 树之以木”的谚语 , 就是说,如果你在某地仅住三两年,种种粮食就可以了,如果要长住 , 那就要考虑种点树了 。当然,这个树多是指经济林木,如太史公所说的枣树、栗树、橘树等 。
2、《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引《襄阳记》载,吴国丹阳太守李衡,生前种柑橘树千余株,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们家很穷,但我种有千株柑橘树 , 就像一千个木奴,不吃你的喝你的穿你的,却可以替你纳税,补贴你用度 。后来,李衡种的柑橘树长成了,“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 。
3、政府以法令的形式 , 或靠“惠农政策”引导、鼓励人民多植树,一方面能够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 , 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家在林木消费上不至匮乏,老百姓也能从种树中得到实惠 。
4、据贾思勰记载,有些地方的人生儿育女了,要给每个婴儿栽上二十株树 。当然,这也是出于经济考虑,等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 树也成材了,可以做车轮,按一棵树可做三副车轮,一副值三疋绢计算,二十棵树共值一百八十疋绢,足够结婚的费用了 。
文章插图
2、植树节是几月几日,习俗有什么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 。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 , 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 。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
植树节的由来
3月12日是我国自己的植树节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就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 , 政府又规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 。
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 , 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 , 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
植树节起源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 。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 , 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 。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 。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 。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 。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 。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 。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 。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
据统计 。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
植树节现状
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 。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
植树节寄语
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种单纯的生命象征,那就是树,进入树的世界就像进入美与神秘的境地 。
很少人会对松树带给我们的感受无动于衷,它们的声音从山上直入我们的心灵,如果人们都能走入森林,偶尔倾听树的话语,所有森林维护保存的问题都会消失 。
作为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生物,森林不只是各种树木的组合,它们还维持着生命的复杂运作,树吸取阳光的能量 , 将空气、水及养分转换成生命所需,森林滋养大气层 , 简言之,森林制造新鲜空气 。
森林最值得赞颂就是它的自我表达,不论是工具的把手,还是枯木椿,或是每一根活生生的枝杆,都纪录风的吹袭,它总是叙述自己的故事,这就是为何木材对人有一种吸引力,不仅是质料本身,而是一种同源共存与了解的精神 。
我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弥唤?nbsp;, 丰富的资源看来实在浪费,但是当我们观察大自然的运作,会知道任何一种资源不是无穷尽的,我们始终在等待 , 旁观看着每一种资源消耗殆尽 , 期待下一次会更好 。
植树节节徽标志
植树节节徽是寓意概括的标志 。
1.树形 , 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
2.“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
3.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
2012年植树节时间
2012年3月12日,农历2月20日,星期一;2013年3月12日,农历2月1日,星期二 。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于1979年提议中国植树节确定为3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这个决议 。所以1979年3月12日是我国第一个植树节 。
3月12日为植树节,除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外 , 还因为植树节的日期刚好是适合植树造林的好日子 。植树造林带给我们的好处很多,不仅能够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 还能扩大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等 。
植树节节徽是寓意概括的标志: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 , 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中国植树节”和“3.12” , 表示改造自然 , 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申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 , 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
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其主要习俗就是在这一天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活动 。
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属于自己故事和习俗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 , 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国际植树节 。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 。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于1979年提议中国植树节确定为3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这个决议 。所以1979年3月12日是我国第一个植树节 。
3月12日为植树节,除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外,还因为植树节的日期刚好是适合植树造林的好日子 。植树造林带给我们的好处很多,不仅能够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能扩大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等 。
植树节节徽是寓意概括的标志: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 , 绿化祖国大地 。“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 , 坚韧不拔的决心 。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申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
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一般这个节日里的活动内容不叫习俗,而叫主题 , 且年年的主题不太一样 。
2009年到2015年的各自主题如下:
2009年的植树节主题是: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
2010年的植树节主题是: 与大树在一起 。
2011年的植树节主题是: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
2012年的植树节主题是: 义务植树共建绿色和谐家园,植绿护绿共创省示范文明城市 。
2013年的植树节主题是:深入开展造林绿化 ,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2014年的植树节主题是:拥抱春天,播种绿色 。
2015年的植树节主题是:美化环境,清新空气 。
文章插图
3、植树节有什么风俗习惯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 。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 。另外 , 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
中国植树节的来历
广东省中山市翠杏村,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创始人、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家乡 。在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还生长着一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檀香山酸豆树 。这是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并亲手栽种在这里的 。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
1893年,孙中山先生亲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他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规划着农业现代化的远景 。1924年 , 他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 。"此后,在他的许多著作和讲演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
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的规定,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后因清明节对我国南方来说,植树季节太迟 , 同时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又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每年的孙中山逝世纪念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 。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尽一致,所以 , 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 。
(《中国青年报》)
三月十二日是中国的植树节 。1979年2月 , 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 。植树节前后,中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
自1981年12月以来,中国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 。中国正在实施“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至2000年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 , 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 。
回答者: 海儿在看海 – 五级2009-3-11 20:33
3月12日 , 是中国的植树节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辛亥革命后 , 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 。
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 。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 。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 , 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 。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 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
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 。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 , 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 。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
1.南斯拉夫
几百年前,南斯拉夫就制定了一项法律,规定每对新婚夫妇,必须先种植油橄榄树70株 。日本鹿儿岛等一些地区也有新婚夫妇要植树的规定 , 树旁立碑写明姓名和婚期,植后50年方能砍伐,届时植树夫妇可举行结婚50周年庆祝活动 。
2.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法令条文规定 , 第一次结婚要种树2棵,离婚的要种5棵;第二次结婚必须种树3棵,否则不予登记 。
3.日本
添车种树 , 在日本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辆汽车,必须植一棵树 。这是因为,每辆汽车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氢化合物,还要发出噪音,而树木则是天然的“消毒员”和“除音器” , 所以必须种树 。
树木银行,为了防止建筑工程毁坏树木,日本开办了“树木银行” 。凡施工单位,必须把清理场地挖出来的带根树木及时存入“树木银行” , 在工程结束后,该单位必须及时把树木取出来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绿化面积 。
植树节风俗习惯:种树 。植树节适合种的树――银杏: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 , 10月成熟 , 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 。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 。
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 。叶形古雅,寿命绵长 。无病虫害 , 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着名的无公害树种 。银杏适应性强,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 。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 。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 。
扩展资料:
【植树节有哪些习俗,植树节的习俗是什么】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 , 共称为国际植树节 。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
植树节,顾名思义就是种植植被、保护植被这样的风俗习惯 。还有的地方进行外出做保护环境的活动 。各地都不一样的 。
文章插图
4、植树节有什么习俗?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 。其主要习俗就是在这一天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活动 。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国际植树节 。通过这种活动 , 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对森林爱护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
文章插图
5、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的习俗都有哪些1、在古代,有“居之一岁 , 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的谚语,就是说,如果你在某地仅住三两年,种种粮食就可以了,如果要长住,那就要考虑种点树了 。当然,这个树多是指经济林木,如太史公所说的枣树、栗树、橘树等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引《襄阳记》载,吴国丹阳太守李衡,生前种柑橘树千余株,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们家很穷,但我种有千株柑橘树,就像一千个木奴,不吃你的喝你的穿你的,却可以替你纳税,补贴你用度 。后来,李衡种的柑橘树长成了 , “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 。一直到东晋成帝咸康年间(335-342年),其宅周围尚存所种之树的枯株 。
2、历史上,许多王朝都特别重视植树 。唐代沿袭北齐和隋制 , 王公以下皆有永业田 。什么是永业田呢?即私有田(现代曾称“自留地”),免税,但是按要求在永业田里必须种上一定数量的榆、枣、桑树,或其他适宜的树木(《新唐书?食货一》) 。
3、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后,重申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的法令:“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桑枣半之 。”太宗即位,规定“两京、诸路许民共推练土地之宜、明树艺之法者一人 , 县补为农师??”(《宋史?食货上一》)这就是说,不光是会种田的,会种树的同样可以做农师,足见朝廷对种树的重视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一登基就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 , 十亩以上倍之??栽桑以四年起科 。不种桑 , 出绢一疋 。”(《明史?食货二》)种桑树者四年之后再纳税,如果不种,就要接受“罚款”了 。
4、政府以法令的形式,或靠“惠农政策”引导、鼓励人民多植树,一方面能够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 , 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家在林木消费上不至匮乏 , 老百姓也能从种树中得到实惠 。据贾思勰记载,有些地方的人生儿育女了,要给每个婴儿栽上二十株树 。当然,这也是出于经济考虑,等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树也成材了,可以做车轮,按一棵树可做三副车轮 , 一副值三疋绢计算,二十棵树共值一百八十疋绢,足够结婚的费用了 。
5、不过也有种树是为了绿化环境的,西汉政府就曾规定:“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 。”(《汉书?食货志下》)住宅周围要种树,否则就视为不毛之地,要受罚的 。这显然是为了美化居住环境,至于种么树则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是柳树,也可以是其他的树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