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上元节?上元节即为元宵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 [1]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 , 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 , 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故上元节要燃灯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宵节 (中国传统节日)
文章插图
2、上元节是什么节1、上元节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 古人称“夜”为“宵” ,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
2、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 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 。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 , 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
文章插图
3、什么是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
1、元宵节的形成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 , 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
【上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和传说是什么,什么是上元节?】2、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3、三元的含义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 , 唐代以一、 七、 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 中元 、 下元: 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 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
文章插图
4、上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上元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1、上元节的来历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 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
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 , 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
2、上元节的习俗
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年–762年)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 , 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 , 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 , 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 , 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 , 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 , 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到宋代有盐豉汤印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 , 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 。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
文章插图
5、为什么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宵节被称为上元节,和道教有关,它原来是为了庆祝天官生日而设立的一个节日 。除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还有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这几个节日也和道教有着很深的渊源 。眼尖的朋友们已经发现了 , “上、中、下”后面都带一个“元”字,这三个节日一定有着某种关联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 这三个节日都是为道教神仙庆生而设立的 。为啥都带“元”字呢?这和道教的“三元说”有关 。下面我们一起结合资料,来了解一下这个节日叫“上元节”的由来吧!
一、三元说——“元”的概念
想要知道为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首先我们搞清楚“元”是啥意思 。这肯定不是人民币的单位,也不是某个朝代的称呼 。“三元”也不是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 。道教的“三元是指”天、地、水 。
《云笈七签》卷五六:“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 , 生成人伦,长养万物 。”也称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神 。
明 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 。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 。”
由资料可以知道,道教把掌管天、地、水的神仙分被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 , 又以三元配三官,因此他们又被分别称为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 。传闻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二、上元节——天官的生日
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 , 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 , 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因此正月十五被称为上元节,属于上元天官的节日 。说白了,上元节就是为上元天官生日设立的节日 。(不仅是道教,佛教和其他宗教,也有以其重要人物的生或死而设立的节日,比如说观音诞、圣诞节、复活节 。)
三、上元节与元宵节的异同
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
如果我们去搜索上元节的话,会弹出这样的搜索结果 。在现在 , 上元节和元宵节是同一个节日,但在古代不是如此 , 只是因为它俩在同一天,后来才在历史中慢慢被合并了 。相传,元宵节是汉文帝为了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而设立的 。每到这一天的夜晚,皇帝一定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这和道教的上元节可以说没啥关系 。元宵节的燃花灯这个习俗就是吸收了上元节 。
还有其他的节日也难逃被合并的命运 , 比如日子比较近的寒食节和清明节,有的地方还过寒食节,但像我老家这边就只过清明节,而清明节很多的习俗中包含了寒食节的 。
个人感想:在道教的三元节中,上元节和中元节都是大家熟悉的节日 。不知道为啥,下元节我就在手机的万年历中见过,周围的人似乎并不过这个节日 。可能是因为上元节和其他节日合并了,又处于正月,因此是人们喜欢的节日 。而中元节 , 又称鬼节,和祭祀先祖有关,因此也不能怠慢 。而下元节没有那么多由头,因此比较低调了 。
综上所述,上元节之所以被称为上元节,是因为这原是道教祭祀上元天官生日而设立的节日,后来与元宵节合并了,“上元节”就成了元宵节的一个别称 。
在历史上 , 元宵节有着不同的叫法,除了叫“元宵节” , 也叫“灯节”“上元节” 。虽然叫法不一样,但都是指正月十五日这一天的节日 。
为什么叫做元宵节、灯节
在说明为什么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之前,先说明一下为什么叫做元宵节和灯节 。
称为“元宵节”,还有一个故事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据说是周勃、陈平等在正月十五日夜平定诸吕之乱后 , 拥立汉文帝即位 。汉文帝每到正月十五之夜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和不忘本 。而在古代 , 把“夜”叫做“宵”,把正月”叫做“元月”,因而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之夜定为元宵节 。
称为灯节,不难理解 , 因为正月十五的习俗主要是闹花灯、观灯会、猜灯谜 。自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 。元宵节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时节,所以人们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
为什么称为“上元节 ”
我们看一下上元节的来历,就知道为什么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了 。“上元节”源自道教 。道教出现于东汉,在元宵节出现之后 。道教由张道陵所创,他将正月十五日定为道教三元大帝中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的生日 , 这正好与元宵节的日子相同,所以,正月十五既是元宵节,也是上元节 , 本来是同一天的两个节日,后来干脆就合二为一了 。道教还把农历七月十五叫做“中元节”,把农历十月十五叫做“下元节” , 加上“上元节”,合称“三元” 。
由上述的元宵节与上元节的不同来历可以知道,元宵节与上元节本是两个节日,一个出现于西汉,一个出现于东汉;一个是皇帝设立的 , 一个道教设立的 。可以说它们出现时间不同,其来源也不同 。
但两个不同的节日却是在同一天,都是正月十五这一天 。因此,这一天既叫做元宵节 , 也叫作上元节 。人们也就把这两个节日的习俗混合起来、不分彼此了:上元节就是元宵节,元宵节就是上元节!
你好!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元夕或灯节,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节" 。
传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设立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却又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
吕后病死后,吕氏家族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
不料被刘氏宗室齐王刘襄知道了,刘襄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联合设计解除了吕禄,平定了"诸吕之乱" 。
随后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
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
从此,正月十五就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
它被称为“上元节”,则是因循道教崇奉的神分为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 , 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 。
魏晋时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 合称"三元" 。这样,正月十五就被称为上元节 。
根据《岁时杂记》记载,道教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 , 由这三个节日组成了道教的“三元说” 。中元节则是鬼节,下元节是水官解除日,而上元节就是今天的元宵节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 , 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 。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称夜为宵,故称“元宵” 。由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又分别是春、秋、冬三季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并称“三元” , 即上元、中元、下元 。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 , 说天官赐福 , 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 , 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魏晋道家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 。这样 , 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故上元节要燃灯 。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 , 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 。初一给家长拜年 , 初二回娘家拜年 。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 。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