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由来其实那时有个老师问在少年时期的周恩来,跟它的同学在一起.
然后其他人都为自己的理想说,但是周恩来跟老师说了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但是那老师的名字我就不知道了.那老师就觉得周恩来可成大事.
======================================================================
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 。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
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
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 。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 。有的说“为了明礼
而读书” , 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 , 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
而读书” , 弄得哄堂大笑 。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 , 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
伟志向 。
1912年10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 。当时,14岁的周恩来
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 。他在文中
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 。这篇优秀作文,
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 。
后来 , 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 。
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 。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
尝胆 , 道义争担敢息肩?”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表达了他立志革
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
1917年 , 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 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 。临
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
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
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 。
这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典范,其实那个时代的革命者,学者恐怕都有这样的决心和历史使命感,只不过周总理这句话是少年之说,有据可查 , 他的一生更能应证这句话 。我觉得这样的演讲稿除了回顾历史,更需要问问当今我们学习的目的 。为了个人成就,为了家人,为了生活都没错 , 但是男孩子应该有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个多么艰辛漫长的过程,这也许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 任重而道远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 。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 有礼貌,守纪律 。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 。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 , 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 。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 , 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 。”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 , 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
周恩来在小学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经被选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印行,这篇题目为《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后来还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成绩精集》这两本书里 。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写得非常精采 , 其中对于老师、同学充满着热情的希望,希望师生一道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 。这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读书的由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由来】周恩来中学毕业以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经回到沈阳母校 , 看望诸位师友 。他给一个要好的同学写了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 。相约当中华民族独立、繁荣的时刻再相见言欢 。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给周恩来总理 , 两位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畅谈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是周恩来毕生的目标,唯是如此,周恩来才受到万民的景仰,几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 。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 , 题目是“立命” 。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 。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 。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 , 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 。”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 。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 。”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 , 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 。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 , 所以 , 大家都很佩服他 。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 。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痪浠埃泶锪酥芏骼创有×⒅菊裥酥谢奈按笾鞠?。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 , 非常高兴 。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 , 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币馑际撬? ,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br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 , 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蚁?nbsp;, 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 。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
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
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 。
有一次 , 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 , 要同学们回答 。有的说“为了明礼
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 。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
1912年10月 , 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 。当时,14岁的周恩来
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 。他在文中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 。这篇优秀作文,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 。
后来,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 。
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 。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尝胆 , 道义争担敢息肩?”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 , 表达了他立志革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 。临
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 。
这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典范,其实那个时代的革命者,学者恐怕都有这样的决心和历史使命感,只不过周总理这句话是少年之说,有据可查,他的一生更能应证这句话 。我觉得这样的演讲稿除了回顾历史,更需要问问当今我们学习的目的 。为了个人成就,为了家人,为了生活都没错,但是男孩子应该有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个多么艰辛漫长的过程,这也许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任重而道远 。
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在南开中学读书的时候,很有志气 。有一次校长问同学们:“诸君为了什么而读书?”有很多人说为了功名 , 也有人说为了帮父母做生意 。只有周总理站起来大声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于是对周总理小小年纪有如此志向而大加赞许 。
文章插图
2、2020世界读书日的简介_世界读书日的由来及设立目的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 。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0世界读书日的简介_世界读书日的由来及设立目的,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读书日的简介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 , 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同时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 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每年,在“世界读书日”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 。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
“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德尔· 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 。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 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 。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 , 作家、出版商、教师、图书管理员、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人道主义者、大众媒体,以及全球各国爱书的人已经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热闹的欢乐节日 。
但是,在中国,这个世界性的读书日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 。据搜狐读书网站2004年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 , 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 。
阅读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 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为共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激发全面读书的热情,让我们认真读一本好书吧!
世界读书日设立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 。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 , 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 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
“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德尔· 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 。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 , 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 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 。因此 , 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师、图书管理员、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人道主义者、大众媒体,以及全球各国爱书的人已经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热闹的欢乐节日
发展历史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 , 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1995年11月15日,国际出版商协会正式确定 , 其后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
世界读书日始于1995年 , 目的是推动阅读和写作,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 。
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 。
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 , 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 。
很自然地 , 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 , 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 。
“世界读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 。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 , 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25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 。
于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 , 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