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重阳节是个传统节日,但是重阳节的习俗里有敬老爱老一项,所以到了现代的时候,重阳节也有了老人节的别称,我们在重阳的时候会进行敬老活动 。那么,重阳敬老习俗具体是怎样的呢?重阳敬老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
文章插图
重阳敬老习俗
1、汉代以来的敬老习俗
大约从汉文帝时开始,尊老敬老就成为朝廷中的一种风尚,并渐渐固定为国家制度 。朝廷每年要给70岁以上的老人发手杖、羊、酒、糜粥、布帛 , 皇帝们还经常邀请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来赴宴,以此来影响全社会尊老敬老 。汉朝时设三老,让三老掌教化 。在县乡两级都有三老,官府免除他们的税收和劳役 。东汉时在郡级设了三老,又在朝廷设了国三老 。其次是定期供养老人以米肉,让他们老有所食 。三是实行王杖制度,就是赐给老人王杖,这杖像苏武出使时的旌节 , 犹如皇上亲临 。持杖老人可享受六百石官员的待遇 。魏晋之后,尊老风俗得到了沿袭,唐朝官方还颁布了一系列敬老养老的政策 , 比如允许50岁以上老兵还乡务农,免除老人的课役等 。对退休的老官员也有种种优待 , 保障生活供给,让他们安度晚年 。明朝初年时 , 对老人有三优,就是尊高年、设里正,优致仕 。里正是村级主事人,致仕是退休,退休要优待 。对民间老人实行养老之政,凡80岁以上的贫寒者,只要为人正派、乡民称善,他们就可以上公堂直谏,甚至有事可以直报朝廷 。清朝时,乾隆50岁大庆时举行了千叟宴,宴请老人多达3000人 。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敬老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 ,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尊老敬老之风和养老政策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形成了重阳节基础上空前优良的尊老养老时间段 。1989年,国家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老年节),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尊老敬老活动,每逢重阳节时都要开展关爱老人、救助老人、娱悦老人的活动 。传统的孝道观念又得到弘扬和发展,社会慈善事业从无到有,重阳志愿者越来越多,少年儿童和民警指战员尊老敬老活动的开展也越来越普遍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每年都组织老人重阳节游览、登高 。各小区、街道和部分村镇也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 。重阳菊花展、夕阳红书画展和老龄艺术比赛活动,也开出了一朵朵老龄文明之花 。城市和生态文明村中都有了老年活动室,可以下棋、打麻将,读书看报,老年时装队、秧歌队、门球队也普遍建立 。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现在已经真正实现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重阳糕,在南京、无锡等地又大行其道,是老人喜欢的食品 。
2006年6月,国家已经把重阳节确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各种重阳古俗的筛选和恢复、重阳新风的创新和发展,都在实践过程中 。
重阳敬老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尊老敬老 ,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传统可谓源远流长 。前面提到夏商时就有尊老敬老的习俗,周时就有了一些明确的官方规定 。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是尊老养老风俗的总结推广者、理论阐述者 。重阳敬老之举,丰富了重阳节俗和该节的文化内涵 。
重阳节与老年人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与老年人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年人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支柱 。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老年人的敬爱和关心 。比如,人们会为老年人准备丰盛的饭菜和礼物 , 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
重阳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然而 , 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我们仍然可以传承和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比如,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敬老、爱老、尊老、助老的公益活动来宣传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来推动重阳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
【重阳敬老习俗 重阳敬老的文化内涵】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重阳敬老习俗,重阳敬老的文化内涵”内容 , 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